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duhm
收起左侧

[其他] 8月3日,隆重纪念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诞辰100周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9: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尚昆同志八十大庆

云水襟怀 松柏气节

刘海粟于钓鱼台国宾馆年方九十二岁

尚昆同志千古

凌文远

百里侯风太守忧,宏观调控虑难周。

堂前一木殊堪慰,长为双江说旧仇。

说到荆州亦自羞,多情桔意两悠悠。

行前下问民忧乐,始信民间有是楼。

命奇谁说不封侯,民间疾苦乐搜求。

此间不是天波府,四郎曾为汉留营。

铁蹄初揭旧恩怨,玉碗重盛一巨头。

民贼双双齐出卖,朝天一水为谁流。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9: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故 乡 人 民 的 哀 思  
    杨尚昆同志逝世的嚣耗传到他的家乡——重庆市潼南县,父老乡亲沉浸在哀思之中。在尚昆同志出生地双江镇,大街两旁的苍松翠桕掩映着一片白花,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献上自己连夜赶制的白花和素绫,到灵堂吊唁的人流络绎不绝。

    家乡人民不能忘怀,尚昆同志少小离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操劳一生。他晚年三次回故乡,对家乡建设和父老乡亲表达了殷殷深情。

    双江镇是一山清水秀的农村场镇。尚昆同志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 1920 年他 14 岁时,由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四哥杨闇公引领离乡到成都求学,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一别故乡 60 多年,尚昆同志在年逾八旬的耄耋之年才第一次重返故里。

     1987 年,尚昆同志第一次回潼南。尚昆同志在双江镇旧居缅怀他的革命引路人——中共四川省委首任书记、他的四哥杨闇公烈士,并嘱咐:“旧居不要闲着,可以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群众需要精神食粮。”如今,这座晚清悬山顶式风格的杨家旧居,早已成为重庆市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者已近百万;一部分辟为杨闇公图书馆;绿树成荫的旧居后院则成了双江镇老年活动中心。

     这几天,杨家旧居一直聚集着家乡百姓,他们哽咽地诉说着尚昆同志回乡时的情景。双江四村农民刘发坤回忆说,尚昆同志 1993 年 10 月第二次回家乡时,挨家挨户与乡亲们拉家常,关切地问他:“今年给你打白条没有?”“家里有没有洗衣机?”当听说还没有买洗衣机时,尚昆同志亲切地鼓励她:“好好干,过几年就会有的。”

     双江小学校长全珍宝记得,尚昆同志第二次回到双江时,专程到小学看望师生,并向大家道歉说:“第一次回到双江,我不知道你们在这里等了我很久,没有来得及看你们,心里一直不安,今天我是来还愿的。”全珍宝说,尚昆同志每次回来会见乡亲,总是把教师请到最前排,详细询问家乡的教育情况,问教师是不是每月按时领到了工资。他再三告戒我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还不停地给我们作揖说:“家乡的教育就拜托你们了。”

    杨闇公旧居所长唐明深切地回忆说,尚昆同志第二次回乡时,跨进旧居正堂屋的门槛,便指着堂前“清白传家”的大匾说:“清白传家”是我们杨家的传统匾,这是老祖宗杨震传下来的啊。杨震是东汉时的大官,有一个县官想得到提拔,半夜给他送黄金,说收了没人知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当官清白,给儿孙留下清白名声。”;离开潼南时,尚昆同志紧紧握住县纪委书记杨昌中的手说:“要搞好廉政建设啊。”

    去年 4 月, 91 岁高龄的尚昆同志第三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浓浓的乡音,风趣的谈吐,走到哪儿都留下爽朗的笑声。他抱着村里的娃娃,像个慈祥的爷爷。他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家乡的风萝卜和豌豆尖,赞不绝口。

    潼南县县长徐祖文说, 尚昆同志每次回家乡都要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宣传,不要写标语,别麻烦乡亲们。”每次尚昆同志见到他,开口总是问:“家乡建设得怎样?副业发展起来没有?老百姓的日子是不是好过些了?”一次,当尚昆同志得知“潼南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时,惊奇地问:“不是展览大红苕吧?”当他得知展品琳琅满目,轻纺、食品、机械样样都有时,高兴得笑出了声。

    今年 8 月 21 日,涪江发大水,潼南遭受特大洪灾, 8 个乡镇被淹,损失 3.28 亿元,躺在病榻上的尚昆同志得知后心急如焚,叨念着:“不知淹了多少人? 农民的庄稼抢回来没有?老百姓有没有吃的?”当听到洪水退了的消息时,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说:“水退了就好了,一定要把老百姓安顿好。”

    潼南县委书记赵富国告诉记者,尚昆同志第一次回潼南时,给家乡人民挥毫题写了“潼南奋进”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10 年来,潼南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全县经济快速发展,连年获得粮食丰收,跃入全国产粮大县行列,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1707 元,位居重庆市 40 多个区县(市)的中上游水平,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还成为国家初级电气化县。今天的潼南,涪江大桥纵跨南北,东安大街灯火辉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县乡道路纵横交错, 6 千门程控电话缩短了这一边丘陵山区与外界的距离。

    尚昆同志去年与潼南县的乡亲们惜别时留下一句话:“明年我还要回家乡看看。”而今,尚昆同志不幸逝世, 心愿成了遗愿。 64 岁的刘怀清老人扶着杨家旧居的一棵橙子树老泪纵横,他说,这棵树是尚昆同志小时候与兄弟们一起种的,尚昆同志每次回家总是坐在树下与乡亲们一边品尝橙子,一边“摆龙门阵”。他那爽朗、慈祥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新华社记者 李佩 刘卫宏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9: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杨尚昆与毛泽东的轶闻
第一次相识
    1933年初,杨尚昆在临时中央宣传部工作,给临时中央宣传部长张闻天当助手。 当时宣传部最重要的工作是办好党的一刊一报, 一刊就是《斗争》;一报就是《红色中华》。《斗争》在1933年2月4日出版, 由张闻天任主编。《红色中华》是一张4开的周报,创刊于1931年2月,是中央政府的机关报。1933年2月4日起,改成三日报,成为党、团、政府和工会合办的机关报,主编是王观澜。杨尚昆当时就是《斗争》和《红色中华》撰稿人。他在中宣部的4个多月内共发文13篇,可以算是多产了。
    4月下旬,苏维埃政府又发出开展夏耕的指示,为了保障战争需要而又不违农时,杨尚昆为此走访了毛主席。 那时,毛主席刚结束休养,从福建回到江西瑞金,仍住在叶坪村的一个祠堂里。毛主席问杨尚昆:“你是什么地方八?”杨回答:“四川。”毛又问:“你们四川有一位杨阎公,你知道吗?”杨说:“他是我的四哥!”毛听后,便深情地询问烈士遗属的情况。杨说:“我四哥遇难时,有一子一女,大女儿一岁半,儿子才40天,现有我四嫂抚养着。”这样一来,毛主席与杨尚昆之间的感情更加贴近了。这时杨尚昆才进一步说明走访主席的目的。杨说:“《红色中华》要写一篇关于夏耕运动的社论,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写才好?”毛主席兴致很高,便侃侃而谈,告诉杨尚昆应该怎么写,怎么写。杨尚昆心领神会,回去就立即把稿子写好,于是杨就在《斗争》上发表了《关于夏耕运动》的文章。杨尚昆在他2001年9月出版的回忆录上写到“那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实际上是毛主席的”。两位革命前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识。

要做“牛皮糖”不要当“玻璃”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在懋功、两河口一带胜利会师。两军会师的热烈气氛还没有消散,就产生了战略方针的分歧:中央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西进。这种分歧在6月26日召开的政治局两河口会议上使明朗化了,在此后的两个月内,政治局芦花会议、沙窝会议上张国焘便以“提拔新下部”、解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为借口,步步紧逼,向党委权,酿成严重的党内危机。
    沙窝会议后,杨尚昆被调离三军团,到陈昌浩为主任的总政治部去当副主任。临走前, 毛主席对杨尚昆说:“你本来就是总政治部的副主任,调你去,顺理成章:你和陈昌浩又是中山大学的同学,有点老关系。”在中山大学时,陈昌浩是共青团支部委员,杨尚昆当支部局委员。毛主席还叮嘱杨尚昆说:“你到那里,要强调一个‘韧’字。你要做拉不断、扯不折的“牛皮糖”,软不啦叽地富有韧性:切记不要当玻璃,一敲就碎,一碰就破裂,那样就不好工作啦!”毛主席几句话使杨尚昆茅塞顿开。于是向接替他职务的李富春同志交代了工作,便带着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的100多名干部,到陈昌浩那里去报到。这时,红军实际上有两个政治部, 一个是陈昌浩当主任的总政治部,一个是傅钟当主任的前敌政治部。两上政治部机构重叠,又住在一起,过草地也随右路军走在一起。只是陈昌浩不理杨尚昆一行,但是杨尚昆这个“牛皮糖”就天天到陈昌浩那里去坐坐,一是了解点动向;二是搞点烟抽。

赔了夫人叉折兵
    1935年9月8日,张国焘突然致电给陈昌浩和徐向前,要他们立刻带着所有右路军的部队南下。来电由张国焘单独署名,这就是要改变中央三令五申的北上方针,并且要协持中央一起南下,令人感到空气里已经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这天下午,杨尚昆正好到三军团的医院里去探视病中的周恩来和王稼祥同志,在回驻地的路上,碰到了毛主席、张闻天和博古3人。他们下马来, 毛主席简要地向杨尚昆交代说:“张国焘不安好心,要右路军南下。我们决定单独北上,你快回去找叶剑英和罗迈:走时把总政治部的干部带出来。”毛主席还叮嘱道:“你要小心又小心一点啊!”,杨尚昆回到潘州,第一个看到的是前敌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对杨尚昆说:“中央机关、政府机关的行动已由罗迈布置,办法是以部队全部出动为南下筹粮去割青稞麦子为名,朝三军团方向走。约定时间是9日凌晨两点分头行动。”
    那天,正巧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等到前敌政治部去报到来看他,杨尚昆等已经决定当晚行动,如果把这事透露给李伯钊一行,就怕引起不测,狠一狠心,还是让他们按时去报到.到最后时刻再设法通知他们。晚上10点,杨派警卫员小张去通知他们,谁知警卫员走错了路,等警卫员把信送到时,陈昌浩已经发觉杨尚昆一行人走了。当即将伯钊和送信的警卫员连同宣传部人员在内,全部扣留,裹胁南下,还当作派去的奸细进行审查。
    这天晚上,月色很好,杨尚昆按时悄悄起来,什么东西都不拿,徒步走向离村两华里的水磨房,在月光下同叶剑英和罗迈会合,知道各部门“打粮”的队伍都已经顺利地出来了,杨、叶、罗都没有带警卫员和马匹,连行李都不背,走了七八里地时,忽然身后转来一片马蹄声,有十几名骑兵冲过来。杨尚昆等闪在路边避开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张国焘下令追赶杨尚昆一行的。幸亏没有带警卫员和马匹,不像是首长的活动,没有被骑兵注意。天色微明时,杨尚昆一行走进一个藏民的寨子,只见晨曦中毛主席、周恩来同志和彭总都等在一个打麦场上。见了杨尚昆一行,毛主席高兴地说:“你们出来了,好得很,我们正为你们担心哩!”后来毛主席知道杨尚昆的警卫员和夫人李伯钊那天晚上被陈昌浩扣留.毛主席风趣地说:“尚昆,你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一年后四方面军再次和中央红军会合时,李伯钊来回过了3次草地,多受了不少跋涉之苦,回到杨尚昆身边。

第一张委任状
    抗战胜利后,叶剑英同志要到北平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他看杨尚昆没有把家搬到王家坪军委的院里来,以为杨尚昆有什么想法,事先没有和杨尚昆商量,就到毛主席那里给杨尚昆讨来一个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秘书长的委任状,郑重其事地对杨尚昆说:“你看,毛主席都签字委任你了,你赶快搬过来吧!”那时,调动工作通常都只是口头交待,这是杨尚昆第一次得到毛主席的委任状。那委任状倒是相当别致,是用8开那样大的白纸手工做成的,有毛泽东的亲笔签名。这可以说是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绝无仅有的。杨尚昆风趣地说:“可惜延安撤退叫丢了,不然,倒是很珍贵的文物。”
印象最深的商件事
1948年3月下旬,毛主席从河西过来.在双塔住了两个晚上,当时后委留杨尚昆在双塔去接毛主席。这次杨尚昆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毛主席严厉地批评了他,当时晋西北的土改搞得很“左”,例如有一条是反对所谓化形地主。什么是化形地主呢?原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时候,中央有个政策,就是鼓励地主转营工商业,各个根据地普遍实行了这个政策,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搞土改的时候,就认为他们是化形地主,说他们有意识地变化成为工商业者,保存自己的财产。土改时把一部分人打倒了,很多集镇上的商店都被没收了。再有是把中农当富农打,对地主甚至对富农搞扫地出门,康生那个时候搞得很凶,只给地主富农留一个碗、一双筷子,其余什么都不留,扫地出门了。还有什么“贫雇农打天下,贫雇农坐天下”,“群众说什么就算什么”。总之,搞得很“左”。毛主席知道了很生气,批评杨尚昆等,“说你们后委就住在这里,这些事都知道,可是你们根本不反映,你们读的马克思主义到哪里去了?”杨尚昆认为,这个批评是严厉的,也是正确的。
另一件事是毛主席作了一个估计。那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从延安撤出来,胡宗南军队还占领着陕甘宁边区的许多地方,中央机关还是比较困难的,毛主席当面对杨尚昆说:“照他的看法,同蒋介石的这场战争可能要打60个月,60个月者,5年也。这60个月又分成两个30个月,前30个月是我们‘上坡’,‘到顶’,也就是说战争打到了我们占优势,后30个月叫做‘传檄而定’,那时候我们是‘下坡’,有的时候根本不用打仗了,喊一声敌人就投降了。”毛主席头脑里排的这个时间表,给杨尚昆的印象很深,后来战争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毛主席的科学预言。杨尚昆清楚的记得,一讲到对战争进程的估计时,毛主席是喜笑颜开,眉飞色舞。
我是问心无愧的
杨尚昆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特殊岗位上呆了二十年。在他多年随毛主席外巡中,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本可有很多镜头出现,但他总是尽可能躲闪,他认为抢镜头是不好的表现。杨尚昆是中央办公厅主任,对各个老帅、对副总理以下各方面以及各省市的领导干部都是很尊重,总是一视同仁,总是做好他们同中央常委间的桥梁,为他们上通下达。杨尚昆说:“我这个位置,说话要特别注意,说得不好,会给人误会,生出疑惑的。周总理那里我去得最多,但是在周总理那里我多是谈工作,也是多听少说,更不说别人的长短。小平同志当了总书记后,我也常去,但总是奉公守法,有事才到他那里,说完就走。”
杨尚昆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同毛主席交情甚深的王震同志从新疆调出后,毛主席找他谈过一次话,谈话很不愉快,甚至弄得很僵。毛主席对王震发了火。王震说,那你开除我的党籍吧!毛主席被气得说,你不要耍流氓!王震随后就住了医院。过后,毛主席叫了尚昆去,说:你去医院看看他(王震)。去看时王震当然会有情绪,说了些话。毛主席问尚昆:他牢骚多不多?尚昆只能说:有一点,不多。以后毛主席召见王震,尚昆也在场。主席说:尚昆说你只有一点点牢骚,我看你准有一肚子牢骚。两人会意一笑,从此,毛王二人分歧弥合,关系正常。”这里可见,尚昆从来不在最高领导人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杨尚昆说:“在这个问题上我是问心无愧的!”
不为自己争级别
中国共产党在进城前原本都是实行供给制的。进城后,曾实行一个短时期的包干制,即一人多少小米等等,实际仍是供给制的变种。1954年实行了薪金制。这是我国公务员制度上的一个进步,从此与世界各国接轨。实行这个制度必须分清各人的等级,于是就有了定级之举。级别不同,薪金高低就不同。在中央,当时给毛主席制定的是特级或叫一级,可以发五百多元人民币。毛主席问清只是他一人有这么高的级别,发了脾气,说你们把我孤立起来,这不行。周总理当时定的是二级四百元。毛主席说,我这个特级取消,一级二级统统跟总理一样,四百元钱。
杨尚昆学习毛主席,不为自己争级别。当时杨尚昆自定七级,说是为了避免有些同志比老资格争级别。若是有人争级别,杨就会说,你要争多少,我才是七级!但是,杨尚昆给自己这么定级是不合理的,那会把一大批人压低太多,且与别的部门、与别的地区相比又太不平衡。于是,中组部安子文给他定四级,说不这样人家很多人上不去。这件事可以看出毛主席和杨尚昆的高尚品质。

最后一次谈话
    1965年l0月29日上午10点半,周恩来、邓小平、彭真三人约杨尚昆谈了有关他工作调动问题。11月5日晚7时。彭真通知杨尚昆的工作调动,免去杨的中办主任职务,到下面去工作两三年:由汪东兴接任中办主任职务。到地方工作是杨早有的愿望,但如此突然不免令他纳闷和不安。
    11月9日,杨移交完工作,上书毛泽东,请求谈一次话。第二天,11月10日,毛泽东约见了杨尚昆。毛主席问杨尚昆:“你出去到哪里?”杨说:“我到广东去。”毛说:“我给你个任务,第一看中央和国务院有什么不适合于当地情况的政策、措施,你给我写个报告,提点意见:第二,各条条下达了一些什么东西,同中央、国务院相矛盾的你给我理顺一下。就这么两个调查研究的任务。”毛主席当时还说:“广东那么热,你跑到那里去干什么?现在既然已经决定了,你去两年到三年.你把这个任务完成。先在珠江流域,以后我把你调到黄河流域搞个两三年,主要是了解党政机关是不是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来进行工作的,更主要的是条条下达的任务是不是打架,我知道有些架打得是很厉害的。”杨尚昆当时同答说:“这个任务是很大一个任务,可能完成不了,我努力去做就是了。”
   这次谈话的气氛使人感到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也使杨尚昆感到毛主席对干部的关怀和期望。就在当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免去杨尚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调任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
    12月10日,杨尚昆怀着对自己政治生命的迷惘感和完成毛泽东嘱托的使命感,登上了京广列车离开了北京。
                                                              (责任编辑:何洪华)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杨尚昆陵园
      一座精致的陵园在潼南这块热土上矗立,一块历史的丰碑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铭记。陵园,凝聚着中央、市、县领导的深情厚意;陵园,寄托着故乡人民的思恋情谊。  走进“杨尚昆陵园”,缅怀尚昆主席光辉的人生―――-云水襟怀,松柏气节。


走进“杨尚昆陵园”

    公元2001年清明节,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人们络绎不绝的去瞻仰青松环抱的“杨尚昆陵园”(简称“杨陵”)。远远望去,五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一条宽敞的陵道直通大门,陵道两旁绿草如茵,丁香、球柏浓郁苍翠。当你缓步行进在陵道上,肃穆宁静的感觉油然而生。
    步入陵园, 首先看到是直插云霄的四根风帆柱,每两柱间夹一汉白玉园球,为园中的重要标志。入口处,有两扇铁栅门,青石墩上嵌有“菱龙拱壁”汉白玉雕饰。跨进铁栅门,两侧有接待室各一间,墙面为鹅黄色面砖。门前有左右对称的草坪,内植高大的银杏树两株,间种尚昆生前喜爱的茶花、杜鹃。
    来到“瞻仰广场”小憩发现, 广场中央为米黄色花岗岩石铺地,两侧高一台阶为青石铺地,上有青石花台,汉白玉石凳,周围是铁栅栏,以绿化带围合,内植黄杨、珊瑚,18棵苍翠欲滴的雪松,好像警卫战士时时拱卫着陵园。
    人们在尚昆塑像前深深地三鞠躬后默哀。 台望眼,尚昆那慈祥和善地面容,双手合抱胸前,风衣漂浮地神态,使人联想起毛主席《七律?到韶山》那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地诗句。这不正是他阔别62年后回故乡看到家乡巨变,笑在脸上甜在心头地写照吗?人们仿佛听到询问家乡父老地乡音,“粮食丰收了吗?生活过得好吗?”一字字一句句,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从瞻仰广场拾级而上,便是墓区。眼前出现汉白玉石堆砌地墓茔,墓茔上方嵌有翠绿色花岗石花环,墓盖石石一整块汉白玉石,上刻尚昆生卒年(1907-1998)。再拾级而上,只见马蹄圆弧形青石屏幕,三嵌10个如意头,墓屏正中镶嵌九块红色花岗岩,上刻尚昆主席生平。人们伫立在墓屏前,有人在默念,有人在朗读,好像在读一部人生的史话,歌一部充满战斗激情和叱咤风云的乐章。
    从陵园侧门走出,再上九级八十一梯步,便是青龙山。那里有尚昆的挚友、部下及曾在身边工作的人员集资倡议营造的“怀念林”。青龙山上遍植龙柏、紫薇、天竺桂等珍贵花木。山地上建有“怀念林”碑两块。
    站在高高的青龙山上,一阵微风吹过,真有心旷神怡之感。往左望,凤凰坡上凤凰展翅欲飞;向右瞧,木鱼坡上仿佛飘来木鱼阵阵敲打声;朝前看,一条小溪如玉带环绕陵园,蜿蜒流向涪江;无边无际的大佛坝,禾苗迎风舞、花木向阳开,夕阳西下,多年不见的白鹤,成群结伴在白鹤嘴嬉戏,长河堰落户归巢。这里的风光令人陶醉。
   “尚昆主席,安息吧!”人们默默地祈祷着。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9: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领导高度重视


    1998年9月14日,当杨尚昆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潼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中,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尚昆同志不尽的哀思和深切的怀念。 尚昆同志虽然走了,但他临终却这样嘱咐:关于我的后事,一是要向中央表示要求从简,今年遭到了大灾更要从简;二是火化,火化以后送回我的老家潼南县去,同杨闇公埋在一起。
    根据尚昆同志遗嘱,中央指示:尚昆同志的骨灰运回潼南安葬。市、县领导高度重视,时任市委书记张德邻4次召开会议研究杨陵方案,反复强调按中央的要求把陵园建设好;新任市委书记贺国强和市长包叙定一到任就调阅资料,听取汇报,并亲临潼南了解建设情况,要求严格按中央指示办,把杨陵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1998年10月和11月,重庆市和潼南县分别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李学举为组长的工作协调组和以县委书记赵富国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杨尚昆陵墓建设工作。继后,潼南又组建了以县委副书记唐永志为指挥长的杨陵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在杨陵建设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同志,和中办的领导两次来潼南视察,协调处理一些县上无力解决的问题,促进了杨陵工程的顺利进行。
    杨陵动工后的1999年8月,李学举率领市协调组和潼南的同杨赴京,向中办汇报杨陵建设情况。在杨陵修建的全过程中,市委副书记李学举和市府办公厅副主任余守明等领导同志多次来潼南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财力、人力诸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杨陵建设得以顺利竣工。可以这样说,从接受杨陵修建任务到杨陵全部竣工,市、县领导全身心的投入,县里每两月一次书面向市里汇报建设进展情况、重大问题的决策,市里直接向市委请求示,待市委批示后,方才实施,以保证杨陵工程按上级要求建设。


一份合格的答卷


    公元2000年7月11日至13日,杨陵指挥部和县民政局组织重庆华夏建设公司、县城建委、环保局、气向局、消防中队以及八家承建单位,对杨陵建设工程进行了初步验收。
    初验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建设部有关工程建设质量要求和中央对杨陵设计的批示精神,对照设计图纸,分项逐一检查验收。全体参验人员一致认为:杨陵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工程做到按图施工,符合设计要求;环保、气象、消防在设计和建设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对施工存在的个别质量缺陷提出的整改意见,承建单位也无异议,立即补救,按期完成。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人们对建设工程最大的希望。指挥部施工组和县质监部对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按图纸进行了现场监证验收,且受到五、六月暴风雨的检验,未出现开裂、变形等现象。
    按照国家规定,杨陵工程一律面向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企业。这些企业为杨陵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其名字及所建工程理当入史册。他们是――
    潼南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二级企业)承建墓区场地平整、陵道0+350――0+400m、墓区堡坎、管理房、休息室、标志建筑、供电工程、供水工程;重庆昌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二级企业)承建陵道0+150――0+350m、墓区广场、幕屏、墓室等构筑物;重庆市两江安装工程公司(二级企业)承建入口处停车场、陵道0+000――0+150m、5x9m跨钢筋混凝土桥;重庆市大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承建汉白玉墓石及汉白玉如意头、瞻仰广场地坪、管理房外地坪;重庆市潼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三级企业)承建花岗石生平碑、墓室区地坪、停车场标志牌;潼南县海华铁艺装饰公司承建金属围栏及栅门;遂宁东方园林公司和江北北部园林公司承担绿化工程;四川美院负责尚昆雕像;潼南县沼气办公办负责沼气池;潼南水利电力勘查设计队负责陵园地勘;重庆华夏建设公司负责陵园设计。
    杨陵工程从1999年4月23日破土动工兴建,至2000年2月基本竣工,历时10个月。3――6月按照家属提出的意见做了进一步完善,于6月全面竣工,整个工程历时14个月。
    杨陵工程包括停车场、 陵道、大门、管理房、休息室、标志建筑、瞻仰广场、雕像、墓室、墓屏、抽水站、蓄水池、照明、绿化等项目。总用地面积7603.8m2(11.4亩),其中:停车场、陵道2399m2,广场1801.6m2,建筑109m2,绿化3294m2。整个工程总投资690万元。
     潼南人民向党中央、全国人民以及尚昆同志的亲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怀念林”的怀念


    “走好啊老首长!您无愧无悔地离开人间, 留下了忠诚事业奉献祖国正直做人的崇高形象,在继往开来的征途中,您的品德情操风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您的同志、挚友、部下在青龙山建的这片长青林寄托大家对敬仰和怀念,代表我们永远拱卫您的陵园”。读着这篇感人至深的碑文,人们禁不住热泪盈眶,将手中那朵小白花系在树枝上,以寄托无限的哀思和永远的怀念。
    尚昆同志虽然走了,但他对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尚昆同志的音容笑貌总时时浮现在他们的眼前,或教诲学习,或关照生活,或谈及家事,一件件一桩桩,总惦记在尚昆同志心中。他们没有忘记,他们不能忘记,唯一能表达这思念的情怀,就是在“杨尚昆陵园”的后山上建碑植树,以寄托他们不禁的哀思。
    当人们从陵园侧门走出,向青龙山缓缓的登临,两旁的龙柏、紫薇、杜鹃、茶花……迎着清明的春风,竞相怒放。站在青龙山颠,人们默默的祝福: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杨尚昆同志千古永垂!


杨尚昆陵园管理处      
二00二年元月八日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9: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万人仰慕的闇公、尚昆故居
  

    江泽民同志题写匾名的 杨闇公、杨尚昆同志故居,现为重庆市首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杨闇公、杨尚昆同志旧居大院。
  

   杨汝岱、肖秧为旧居揭幕。
  
  

  旧居纪念馆展室一角。
  

  杨闇公、杨尚昆同志幼时读书的书塾。
  

   旧居里的闇公、尚昆兄弟卧室。
  

   旧居纪念馆展示一角。
  
  

  1997年,尚昆同志最后一次回乡时,在旧居大院里和乡亲们一起品尝他当年亲手栽种的柚子。
  


  重庆市市委书记黄镇东(左4)瞻仰旧居,并检查青教基地建设工作。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左2)瞻仰旧居,并检查青教基地建设工作。
  

   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们瞻仰旧居后的留影。
  
  
  
    每逢“七·一”、“五·四”或国庆等重大节日,不尽的参观人流纷纷涌进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双江,瞻仰杨尚昆同志的故居。这座木结构悬山顶式晚清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和中共重庆地委第一任书记杨闇公烈士童年时代生活成长的地方,同时也是早期四川省委活动的据地。现在已成为重庆市首批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周边地区的各单位、各组织常在这里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等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杨尚昆故居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使革命传统世代相传。



   在南距重庆 160 公里的绵璧公路旁 , 有一个山清水秀 、 景色宜人的古镇。古镇东西两方的“金龙山”和“银龙山”,逶迤叠嶂,形如游弋的蛟龙,山下猴溪、浮溪两条小溪如玉带环绕,相汇融入潼南最大的河流——涪江。古镇依山傍水,因地势而得名双江。镇内矮屋窄巷、青石铺路,清代建筑星罗棋布;镇周杨柳垂岸、翠竹丛丛、黄桷吐绿、古榕荫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杨尚昆同志的故居就座落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

    杨尚昆故居位于双江镇正北街,座南朝北,系典型的南方晚清建筑 , 楼阁地板、雕花门窗、土漆壁檐,二进四重呈天井四合院式。建筑面积 1100 平方米,有大小房屋四十间,旧居各进辟大门天井各一,天井东西两侧建厢房,组成四合院。旧居前方覆楼一重,底层为敞口厅,面阔五间 21 米,进深二间 8.5 米,用七穿九柱,通高 7.5 米。



   1907 年 7 月 5 日,杨尚昆诞生在双江镇一个封建大家族中。其父杨淮清早年曾在县衙当差,因不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愤而辞官回乡经商 。 杨淮清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蹂躏痛心疾首。他支持儿女们读新学以救国难。杨淮清老人专门在家里办起私塾,请当地进步文人吴仲儒、李毫升等给儿女们授课。等儿女们满了十岁,他又送到重庆、成都等地或直接送往国外留学。正是因为有这样开明进步的父亲,使得杨尚昆从小就得以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从而懂得爱国爱民之理。1920 年,杨闇公从日本留学归来,他引领五弟杨尚昆到成都求学。杨尚昆在故居生活了十三年,度过了他美好的童年时代。

   今天的故居与当年杨尚昆生活时依如原貌:前排是经商门面 ; 故居里有杨尚昆兄弟姐妹读过私塾的花厅;父母亲的卧室;杨闇公、杨尚昆二兄弟的卧室;供奉祖先 、 教育子女、挂有“清白传家”匾的正堂屋;姐妹们居住的后厢房等。其中,杨尚昆、杨闇公兄弟卧室紧挨着父母的居室,二兄弟从小聪明活泼,很受父母喜爱,父母管教十分严厉,对子女们寄予很大希望。



    故居于清朝咸丰修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故居前面的敞口厅光绪年间开办有中药房和杂货店,民国期间双江镇的“邮政局''也设在这里。 1926 年,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故居成为地委活动的一个重要隐蔽据点。 1928 年,穆青、程子健等委员就曾在私塾室里召开四川省临时省委会。为了便于掩护党的工作开展,经过地下党的多次工作争取,终于把“邮政局”姓潘的局长也发展成为中共地下党员。这样,“邮政局”也就成了地下党掌握下的工作机构。故居也就成了川西地下党组织和上级组织联系的中转站。国民党特务也曾怀疑过,多次突击搜查,但由于我地下党组织工作的严密,敌人每次都扑了空,这一地下工作站一直工作到 1949 年双江解放。

    由于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特殊作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居也就成为了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重要革命遗址。



    解放后,杨尚昆旧居为双江镇供销社和镇政府使用 。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文革后,每天前来瞻仰的群众络绎不绝。为了参观群众的安全, 1987 年 , 市文化局拨款 l.7 万元对破旧的故居作了简单的维修。 1992 年,省、市、县人民政府拨款 25 万元,对旧居的前半部按原貌作了较大的维修,并布置了杨闇公烈士的图片陈列展览。 1996 年,市文化局拨款 3 万元维修故居地楼。 2000 年,市文化局拨款 2 万元修建故居防火墙。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故居的管理和宣传工作。一九九二年,设置了旧居管理所,配置了专业人员,一方面负责故居日常管理和守护,同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群众提供讲解。



   杨尚昆投身革命七十多年,晚年回到家乡三次。在故居 , 他再三嘱咐地方领导,故居不要办他的陈列馆,也不要闲着,让它为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作用。遵照杨尚昆的意愿,今天的故居,后院是双江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 ; 后厢房办成了杨闇公图书馆,为双江群众提供精神文化粮食;故居前院是杨尚昆革命引路人,中共四川省第一任省委书记,一九二七年重庆“三·三一”惨案中牺牲的杨闇公烈士图片资料展,有邓小平、朱德、江泽民、李鹏、聂荣臻、吴玉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烈士的题词。

    中央、 省、 市领导杨汝岱、廖汉生、黄启、肖秧、杨析综、廖伯康、万海峰、张德邻、蒲海清、贺国强、包叙定等多次到故居参观,对故居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



   1992 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故居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 年,评为重庆市首批青少年教育基地; 1996 年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 年,定为国防教育基地; 2000 年,公布为直辖市后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尚昆故居每年前来瞻仰参观的群众达十万人次,累计已达二百万。杨尚昆、杨闇公等老一辈革命家志存高远,怀抱爱国忧民之心。抛弃富裕的家庭,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为创建公平美好的社会而贡献自已的一切。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震撼着每一位热血的中国人,它将激励着人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

( 唐明供稿 )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22: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没得哪个关注这个贴呀?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1: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昨天,中国邮政向全国发行《杨尚昆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在杨尚昆家乡重庆潼南县,中国邮政、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

    据了解,该纪念邮票一套两枚,面值均为1.20元,主图分别为“杨尚昆在延安”和“国家主席杨尚昆”。首发期间,还将举办邮展等系列活动,重庆邮政还推出了《杨尚昆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封、《永远的怀念》邮折等10种相关邮品,同期与市民见面。据悉,今年10月13日,中国邮政还将发行《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特种邮票,这样,加上6月已经发行的《重庆建设》特种邮票,今年将有3套重庆题材邮票发行。(记者 刘勇)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1: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1111
1.jpg
     
发表于 2007-7-6 15: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云水襟怀 松柏气节 我最欣赏这句对杨尚昆同志的高度评价.
楼主为纪念杨尚昆同志收集了这么对的资料,算得上是比较详实全面的.谢谢楼主的辛勤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