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2楼duhm于2011-02-27 12:54发表的 :
9 v" r' D6 L6 m5 |) E* `1 Y说铜梁,就贴铜梁 $ f% @+ c' S7 b. A
引用第14楼duhm于2011-02-27 12:56发表的 :) Y( G, J- K- W, M' [& _" f9 e
看看铜梁的扩张步伐! J0 Y: X% k/ d
这两幅图可算作典型的城市快速扩张课件。骨架道路,大片的绿地,或者叫做公园,其实就是绿地简单的整几些弯弯曲曲的小道,或者一些小广场,加一些水体,或一些小造景。钱花不了多少(土地征用除外)。城市中间的这样的大片大片的绿化地块,是不是还可以不算作城市用地而算作绿化用地不算作城市建成区,这样国家也不会太干涉这样的绿化用地吧。先用骨架路网把这些地块框起来,说是城市也不完全是城市,说是原生态绿地也不完全是,但因有了城市干道,人们要到这些大片大片的公园式的绿地游玩也方便了,什么时候城市扩张到这些绿地非要建高楼不可的时候自然就成了建建区,按照铜梁网友的说法就是“大城市的骨架起来了,只管往里面装肉了”。这样的生态性的城市大骨架就是一个对“凤”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的“巢”。最关键的是:这样做,城市的框架迅速扩张成型了,绿化生态特点也有了,路也宽大,宜居性也有了,好处多多。
* u5 A% B1 F. C1 r S7 Q/ _
( v( g/ V$ V( I宽大的完善的城市路网加上宽大的众多的绿地(公园、广场等),就形成了最基本的生态宜居之城的概念,给外界的感觉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未来的蓝图。
5 J) D6 _) _, V- t- `# O d
9 ]6 E$ z) }% T" x8 L再看看潼南:火车站前大道,N年了,干道的基础设施还没完善(道路的绿化带和人行道没成型)。还不要说本该干道化的潼南-双江、潼南-柏梓、潼南-太安(塘坝)以及一环路等这些本该城市化的快速干道而没有干道起来。
5 J4 B$ Y% a* Q: x4 s
* l0 b1 [9 o! ~不从骨架路网上入手做文章,所以潼南城市扩张总比周边慢半拍。# _7 J5 E2 n8 T8 r0 a
" @. Z; X: M" Z/ C \% ], [8 V1 a旧城片区这两年就点起色,盐关垭口有点现代的味道,但就是同一区域,临街的东倒西歪的危旧房屹立N年而不倒,狭窄的街道得不到扩宽,这究竟是潼城的“刁民”多还是ZF有关方面的工作不力。也不知道这个旧城片区改造有没有把街道加宽的规划(以前改造的街道是20米的,只是车行道一直没加宽而人行道宽的每边有5-6米)。这一轮改造如果不提高道路等级和宽度,这个潼南城市核心的旧城片区的街道必将成为潼城百年的交通瓶颈,而成为潼南城建史上最大的败笔。4 f( ?6 V# y: @& a, s& w# [
) V" g5 n( B: w3 i
还有潼南独具特色的滨江水岸工程和涪江湿地公园,迟迟不启动。这些看准了的重点工程搞起来总是蜗牛般的缓慢,看不出有点抢抓机遇的味道,一个“慢”字怎了得。, L& q5 f( W" t; H
* b# u. b: y* Z, i# R. X! K潼南城市建设的弊处确实不少。把脉会诊,只有找准了问题并对症下药,这座城市才会快速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