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029|回复: 4
收起左侧

[吐槽] (转帖)川剧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 14: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川剧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剧种之一。

川剧具有罕见的包容性,汇集了几乎所有文学艺术元素,并具有把古典与现实,通俗与雅致,谐趣与悲情,生活与艺术有机组合的独创性。

川剧剧目非常丰富,素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既有莎士比亚的悲剧,又有卓别林式的喜剧。善于悲剧喜演,喜剧悲唱,悲中有喜,喜中藏悲。

川剧涵盖了中国戏曲的五种声腔形式,以高腔最为独特。角色在前台演唱,伴唱在幕后帮腔,一唱众和,或轮唱、重唱,以多声部的方式,帮唱出人物内心活动,甚至代表观众对人物、事件进行评价,非常奇特迷人。   

川剧还善于运用绝技塑造人物,烘托环境,营造气氛。“变脸”、“藏刀”、“吐火”、“踢眼”等诡异而神奇,享誉中外。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非常关注川剧,他们中不乏川剧迷,流传过许多佳话。

邓小平曾经深情地说,不看川剧,就不懂得当地人民的感情。陈毅也说,不看川剧不懂历史。周恩来也曾提出,戏曲界要向川剧学习。郭沫若曾为川剧改诗。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认为川剧剧本的写作手法很高明。

当代著名戏曲家刘厚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赞誉川剧《金子》。

“《金子》为川剧争了光,川剧的麻辣烫,对生活深刻的刻画,以及那种才气横溢的风格,实在很有魅力。”

“《金子》在现今戏曲中的地位大体可以相当于《茶馆》在话剧中的地位”。

“川剧有三气:人气、仙气、猴气。”

川剧深刻的人文精神,高品位文化特质以及诗情画意、幽默谐谑,深为大众喜闻乐见。


原题《川剧与重庆川剧院》
作者:重庆市文广局 来源:重庆公共文化信息网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川剧

巴渝大地,俗尚歌舞,源自殷周,盛于明清。清代修篡的《巴县志》、《重庆府志》和《四川通志》,均有记述明代重庆城中的歌场舞榭,与当时优人王四等善于描摹人物内心世界及着力塑造艺术形象的成就。
  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动乱,使四川人口锐减,从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涌入大批移民,相继带来了湖南的辰河高腔、湖北的汉调、陕西的秦腔等地方戏曲,在四川境内逐淅形成了各自不同源渊的五种声腔——高腔、昆腔、胡琴、弹腔和灯调。这种诸腔并奏由分班演出活动,历时约200年,直至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始由成都的三庆会戏班将五种声腔融汇于一台,完成了诸葛亮腔并奏由分班演出到五种声腔同班同台演出的转化。从此全川各地川戏班迅速仿效,形成五种声腔同处一体并以地方区域定名的川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川剧院团业务活动被迫停止,重庆的川剧事业陷入十年浩劫,优秀剧目被视为“毒草”,横加批判,领导干部、编导人员、名老艺人和优秀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被打成“走资派”、“反动艺术权威”和“修正主义苗子”等,进行残酷斗争,有的竟遭迫害致死。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重庆川剧恢复演出活动,优秀传统剧目相继开放,大力发展创作,专业剧院、团再度繁荣,群众业余川剧活动再度普遍开展。1983年,永川地区与重庆合并,该地区原有9个川剧团划入重庆市建制;至1985年全市共有川剧院1个,下属3个演出团;区、县川剧团18个。
  1982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批转省文化局党组《关于振兴川剧的请示报告》,即川委办[1982]53号文件,提出了“抢救、继承、改革、发展”的方针,成立了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全省川剧振兴工作。同年12月,重庆市振兴川剧领导小组相继成立,立即对有关抢救川剧遗产、剧目创新、理论研究、培养新秀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探求川剧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作者:重庆公共文化信息网
来源:重庆公共文化信息网
发表于 2007-5-3 15: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川剧这样发展是正路啊,不过楼主这样的发帖,完全可以颁布一个论坛帖王啊

哈哈
发表于 2007-5-3 18: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来学习和了解.这可是家乡快失传的哦...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22: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我喜欢川剧,可是听不懂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