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步伐] 潼南访古

[复制链接]
评论13
阳光雨露 发表于 2011-6-6 11: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铜梁县介绍的铜梁历史沿革看,在潼南境内还应该有过“石镜县”
3 |* `& C& B0 O! ^* _  G8 M, V----------------------------------------------------------
% k& t/ n& A* H7 S" s  @历史沿革  / m$ w* W8 j* s% y
……春秋战国时,先为巴国的垫江属地,后属秦。历汉至唐为合州的石镜县辖地。唐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始建县,以境内有"小铜梁山",命名铜梁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县;唐乾元年(758年)分巴川县置大足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废巴川县入铜梁县;明成化十七年(1480年)划铜梁县、遂宁县部分地置安居县。清康熙元年(1662年)撤铜梁、安居二县地复置铜梁县,属重庆府。六十年(1721)将原铜梁、安居二县划出置铜梁县。1912-1928年铜梁仍属重庆府。1929年铜梁直属四川省政府。1935年改属四川省第三督察区后改为永川专区。1949年后,隶属川东行政公署璧山专员公署,1951年属江津专区,1981年属永川地区;1983年随永川地区划归重庆市。县城距重庆市103公里,渝遂高速通车后只有52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巴川街道。 http://baike.baidu.com/view/281391.htm
6 e9 ~& t$ y8 I4 n$ {----------------------------------------------------------------
6 K0 ]( N8 c# \5 @
6 e: ?! V; |. y7 Z7 I' l5 V* {现潼南上和镇境内涪江边还有一个小地名就叫“石境坝”,这个石镜坝应该就是汉唐时期的“石镜县”所在地。9 K  U& c  e# f8 M6 O6 U

' ]. l% c, w3 D唐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始建县,以境内有"小铜梁山",命名铜梁县。”,我们街道古铜梁县治所地在今潼南县小渡镇汇集片代场坝?那一带,那么“小铜梁山”是不是就是月山寺某道山岭?
+ K9 s' X. F1 G2 G6 g! F 6 P7 W  L2 D& R! C5 \& t2 Z. n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县”,这里的“巴川县”应该就是现在的铜梁县治所地,现在铜梁县治所地原名就叫“巴川镇”,这里说的“铜梁”就是古时在现潼南小渡汇集境内的“铜梁县”,巴川(现铜梁)正是在小渡汇集(古铜梁)的东面。( T. @1 x. q7 ?

" b6 e( P* V3 G# o  ?0 Q  s# R. R“明成化十七年(1480年)划铜梁县、遂宁县部分地置安居县。”这里的“安居县”是现在的铜梁县安居镇所在地还是遂宁安居区(以前也叫安居镇)所在地?不知。8 b& T4 g3 D- y1 }2 E6 z  b0 D
8 f( G) S' J9 U; Z# @& u
潼南境内的古历史确是不一般,集郡县治所之大成,巴蜀文化之总汇,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有待深入发掘。
" D* z2 V- k* {* M4 K8 l
5 U; `# C: q# h1 ?5 i: z5 d8 K潼南这方土地孕育了多少历史根源,汇集了多少古迹文脉。而那些集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郡县治所就象长大出嫁的闺女一样一个又一个的被迁走,只剩下涪琼两江相守相望垣古不变的留在这里,孕育着潼南儿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阳光雨露 发表于 2011-6-6 11: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处巴蜀交合地带的潼南,幸与不幸都因为潼南历史的复杂多变。冲突与融和,聚集与离析,成就了别人,淹没了自己。潼南这只重庆火凤凰的头,凤凰涅磐,何时才能真正的浴火重生! ' N7 [9 S  @) Q' Y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荐我佛 发表于 2011-6-6 12: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duhm) 的帖子

不愧为大潼元首,远在他乡,心系故土。感佩之至!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1-6-7 1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楼(44558318) 的帖子

惭愧了!我只是在其它论坛看到这篇贴子,然后转过来分享,并且从这篇贴子中,我分明看到了潼南的灿烂历史和辉煌文明,只是没有进行系统的挖掘,没有进行认真的整理,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没有得到权威的梳理,感到有点点痛心,而就我们而言“人微言轻”,并且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气迫,还要流浪远方,无法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而徒自感叹耳。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潼南论坛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8-16 09:44 , Processed in 0.0160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