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潼南] “揭牌造福老百姓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潼南医院揭牌”重庆网友让潼南滚回四川去

[复制链接]
评论73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8: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泸医改名之争再曝历史证据 西南医科大学就在重庆
2016-02-02 21:03:01 来源: 华龙网 122 条评论
7 r/ D7 T  _2 f. j
【摘要】 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持续引起风波。自网友上周发文晒图表明“西南医科大学”存在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好奇。
/ ?* X8 D( a) q+ D$ I

" i" y) [6 F3 ~' [

; X! s. V5 ]$ P/ ~7 i# V$ Q&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显示,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曾称西南医科大学,名称使用于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 记者 黄宇 翻拍

, t/ E# l2 j2 C  Q/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复筹设西南医科大学方针草案。 记者 黄宇 翻拍

& _) k  X) A1 F) a# S8 X) ]1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资料还披露了西南医院的历史。 记者 黄宇 翻拍
, J9 R7 c- u- H%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校政治部撰写的《四个月政治教育计划》。 记者 黄宇 翻拍
" w3 t% H9 p/ f1 {  T. ~9 W2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南军政委员会筹设西南医科大学。 记者 黄宇 翻拍
3 @1 g$ W+ d% q  @! p/ d/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写于1951年3月10日的《西南医科大学教育工作总结》。 记者 黄宇 翻拍

    华龙网2月2日20时30分讯(记者 黄宇)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持续引起风波。自网友上周发文晒图表明“西南医科大学”存在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好奇。今(2)日,华龙网记者从西南医院独家获悉了出版于2010年6月的重庆市志《第三军医大学志》。其中明确写到,1950年5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复筹设西南医科大学,校址设重庆覃家岗。

    1950年4月来渝进驻覃家岗 当年10月复课

    据《第三军医大学志》记载,作为第三军医大学的前身之一,1950年3月1日,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全校1259人从南京出发,于当年4月29日到达重庆,进驻沙坪坝区覃家岗原中正中学校址,更名为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学校下设秘书处、政治处、教育处、总务处、5个学生队,借用西南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来重庆之初,因缺乏实验室和师资,该校并未马上开展教学工作。1950年10月28日以及1951年3月10日,该校政治部先后撰写了《四个月政治教育计划》以及《教育工作总结》。

    华龙网记者从写于1951年3月10日的《西南医科大学教育工作总结》中看到,1950年暑假,全体师生先将教室、实验室等进行了重新布置,重新排印了课表,于当年1950年10月30日复课,并陆续成立了16个学科或系、11个实验室及1个编译室。

    西南军政委员会曾批复设立西南医科大学

    1950年5月3日,西南军政委员会下发《批复筹设西南医科大学方针草案》,同意设立西南医科大学,培养为人民大众服务、并全心全意为生产大众服务的现代各种卫生干部。

    《草案》还明确,为开发西南卫生工作,定校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校址设重庆覃家岗。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报道中网友所说的出版《骨折与脱位》一书的作者谭壮,其实为当时该校副校长。

    据《第三军医大学志》记载,早在1948年中原军区四纵队卫生学校时期,时任四纵队卫生部部长谭壮便兼任该校校长,此后校名和校址变换,先后经中原大学医学院和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时期,谭壮先后任院长和副校长。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迁至重庆后,谭壮副校长、曾明任副政委。

    资料显示,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曾称西南医科大学,名称使用于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

' p; x2 {8 n% |2 v8 E, h
( |/ ~5 _$ G4 [! _
! p4 S5 L" w" j/ Z' c3 L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8: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 k7 Q6 X2 Q6 k. s泸医改名之争再曝历史证据 西南医科大学就在重庆 * ~0 _/ F$ O. ?# B; |: c
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持续引起风波。自网友上周发文晒图表明“西南医科大学”存在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好奇。
  w0 Q$ r3 q3 i今天,华龙网记者从西南医院独家获悉了出版于2010年6月的重庆市志《第三军医大学志》。其中明确写到,1950年5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复筹设西南医科大学,校址设重庆覃家岗
% Z3 }. T/ R7 M8 `! @6 z2 C

, X1 ]: t6 r0 g7 ^1 p& b$ B0 Z6 x7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 G1 @2 r: z7 p. O
) B  K, N+ c6 ^& z

- s& c' I3 G& m+ c!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3 }9 z- L. N+ g& w# }/ \0 E; x+ d
: x" g: w1 H- o6 X+ g. d. |& i* n
- \& a* M  i, n.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Y: b+ t) c5 ?5 B4 `( Z7 j8 B/ m$ q2 l1 Z
: L% Q: U) n+ t9 b. I9 R6 ?8 X5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 d. ~; E* B9 k

& l4 y% q5 o3 U1 R8 ?( k' r+ c# i! A2 M8 P5 u; ~
———————————————————————————
* t1 C& M5 {# D; u. u# u0 j' h- n" l/ q6 m+ M- G) s+ P* c+ M# d
之前泸州医学院改名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最近又听说重庆早就有个西南医科大学。那到底哪个消息更靠谱嘛,且看楼主整理的近期资料!# ^9 f) D9 ~/ b7 k: L. q
: L3 F- }; K, m. H9 B

, @* Q& A! k' |% k
  f/ X5 P9 v! D2 g! h+ k4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Z; v- l& a4 t0 N
网友晒出了历史上的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历史上是有的!有图有真相!
先来晒一组有点年头的教科书图片,上面赫然印着"西南医科大学"

% Y$ f( r* o, Z, O
/ d  r* e$ W3 ?9 j6 i0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r6 z; l$ s# B* V

$ _" @7 m: O$ g) b* Z8 A6 ^* e1 {

; H% h) T; I" _9 B*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 z! o& P7 q. y, m! c
& J+ Z" a* @8 d& t9 `

/ b, u6 z7 z5 F- |% T! Y# f9 D!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5 j1 ]* l" A& a" ?
这些图片中无一不在表明一个事实:西南医科大学已经成为一个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的高校名称,但是在我国的官方记载中,却没有正式挂牌的"西南医科大学",这个谜一样的存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书的编撰者中得到一些信息。如图中《骨折与脱位》,为谭壮编著,那么,谭壮为何许人也呢?
% z& E/ p% n8 B: V: g
下面就是他老人家的履历
- _2 F: [; p/ p% O

' }% _) n2 w: X7 q# \-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 s+ d9 z. R

: D6 e0 ~) H8 \' k/ Q; W
谭壮(任期: 1952 - 1956,1961 - 1966,1972 - 1980 )
曾任北京市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会长、北京离退休医务工作者协会会长。
) N0 I$ I- R) y( S9 T: D
抗日战争时期,谭壮在延安从事医疗和医学教学工作。历任八路军军医院外科医生、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外科主任兼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教员。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军队卫生部门领导工作,亲自率领医疗手术队和野战医院跟随主力部队开展战地救护。同时,他还担负着军队医学院校的组织领导和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医疗业务骨干。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协和医学院教育长、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北京 市卫生局副局长、中共北京市委卫生体育部副部长等职,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他还长期担任《中华医院管理》杂志总编,是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医科大学名誉教授、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

# T. [+ j2 R' A3 {9 e
在他的履历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描述: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医科大学副校长。历史上,说起西南地区的解放,就不得不提第二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主力部队协同下,进行著名的西南战役1950年,大西南解放之后,以第二野战军为主体,成立了西南军区。那这么说来,西南医科大学肯定是与第二野战军关系密切,那么,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就是西南医科大学吗?
5 `' C" v  y" Y( M
我们再来看一下上图的《细菌学》印刷者:南京美丰祥印书馆。
历史上的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曾经待过南京吗?这是新华社1950年的报道新闻
. Z& j0 |6 y, I: E# T. P: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0 T* T3 E) P: `) Y$ I% Y. T

# W: x. u  H. S
报道为:二野医大告别南京、誓师出发,"为西南医药卫生事业而进军"
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是在解放战争中建立起的军医学校。解放战争后期,攻克南京之后,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在南京驻扎下来,而第二野战军则转战大西南。既然第二野战军已经解放了大西南,作为其野战医院,二野医大自然义不容辞,开赴西南,担负起西南医药卫生事业的建设任务了。而"西南医科大学"应该就是在1950年初这个时期诞生的。

8 [& }2 [5 E" X# x: J% H" F' [8 v" S8 L
那这个命名是不是仅在南京以及南京附近得到认可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1950年8月《西南医学》杂志第二期的图片,由位于重庆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和西南医科大学联合出版。

# @1 z- {! e4 g9 W/ H. V9 `( Z
* R1 [4 G$ m) c!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 b  {1 R6 w  V% B

+ }. ?% f; \6 p2 r( y, I4 R8 @
显然,"西南医科大学"的名称已经得到了南京之外地区的认可。
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而三军医大的官网上是这么介绍的:"学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因此,若简单地以继承性谈论,三军医大才最有权力改名"西南医科大学"。

$ k  t! ~4 |5 W

* k0 K4 [* `; @' A% z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8: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泸医去年改成四川医科大学,受四川大学强烈反对,成为闹剧,一直维持了不到一年,不得不再次改名% @2 j- y" W) b
改成西南医科大学之后,重庆这边一直在反对,现在也并没有盖棺定论,这时候潼南闹出这一出,真是莫明其妙,难别很多重庆人都觉得这是渝奸所为,网上所骂之言论相关人士可以自己去看看,真的很难听
$ i# Z( {9 \3 O- z5 k; y* W5 W

9 e6 Y+ M; j4 ~4 _1 E说白了,他们就是希望来混淆西南医院,民间是很容易搞混的,很多人估计都分不清,然而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吗?( G) I7 S2 f( W& R6 B/ R
西南医院是排前全国前二十的医院,是以前国民政府的中央医院,岂是区区泸医可比,如此行径真是不要脸的典范
& h6 l7 o) x, o' w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8: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4 `$ i: g* W. G3 K西南医院郭继卫院长撰文:七问欺世盗名的泸州医学院7 y- e9 y- }6 f7 [
3 b3 c- R- I% ?
+ z+ N9 W0 |/ \* P;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f. q: k  A+ W3 ]
: [( t4 M' s7 M: a4 h$ m

泸州医学院低调换上“西南医科大学”新招牌,遭到第三军医大学研究员和西南医院医生反对。继昨日上午10时左右西南医院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维护“西南医院”和“西南临床医学院”相关权益的严正声明》后,今日上午腾讯大渝网关注到西南医院官方微信号又推出该院院长、西南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郭继卫院长的亲笔撰文,痛斥高校更名之争。


6 {  @! W7 ?0 \" y  [

) R3 {. b* U: b;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1 U1 O( Z6 J# T* \6 v1 W1 o

- _7 W) y) O# i) d2 z0 E8 R

西南医院郭继卫院长亲笔撰文《高校更名之争 毛病到底出在哪儿》

! C4 b' i2 e3 }: F+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泸州,四川历史名城,素民风淳厚、自尊自强。该市医学院校“泸医”,也有数十年的傲娇创建史。历年来,地处祖国西南的医教、医疗单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和睦友爱。按常理,院校发展、更名兴业,街坊邻居必当支持称贺。可是近日“泸医”改个校名,却连续掀起轩然大波。那么,如果“泸医”此番是在善意本分地更名,会招来这么多非议吗?

众所周知,有的名字就是个名字,有的名字却是个品牌,有其商业价值,更有其生命与尊严,无论从公义还是法律,都是不容侵犯的。看看中国医院“复旦”排行榜就一目了然了:“泸医”完全是在盯着西部地区仅有的两三个著名医疗品牌做手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邻家金字招牌也。

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更名,而在于盗名!


- P' @  Q6 `0 H"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问:“泸医”一年两改姓,为何国人群起而攻之?

没有正确的校风,就没有正确的学风。

在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泸医”领导这般靠“傍名牌”、“盗名牌”来“提高教育水平”的行径,是将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心态自曝于海内外,是对数千年中华教育风骨之实事求是准则、师道尊严威信的背离。

人必自丑,而后天下人丑之。

/ h/ A& g3 `+ C$ b3 x$ K$ W(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问:“泸医”觊觎“邻医”,伤害同仁有多深?

“泸医”两番改姓盗名,涵盖的地域面积尺寸变大了,而自身建设仍不过是州府之流,引发西南多所医学院校不满。劝主抓改姓盗名的“泸医”领导们不妨看看教学片《芈月传》,“内斗”也要有实力崛起于“列国”,有几分压人的“斤两”。岂能不待让人服气就要强骑毗邻多院校的头上,非但没有促成祖国西南医学教育大家庭合力开创重教强医局面、让本区域本也和谐的医疗生态圈凝聚自强,反而是造成了周遭的广泛不服撇嘴,外域的纷纷苦笑摇头,枉费大西南诸君为师为医苦心经略的多年努力。

借白乐天一句诗:地不知尺人知耻,少夺人衣罩“泸医”。

; \! O; V+ P: Q2 r: o! A3 G1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问:自伤三代人,校史留何名?

泸州医学院前身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再升格为泸州医学院。“泸医”去年两次改姓一心一意摒弃传承,弄成现在这样的总共有“胎前名”、“出生名”、“小学名”、“中学名”、“曾用名”、“待用名”的一个怪异混合体。

且看近日之“泸医”,前辈不识儿孙,今师难称阿谁;毕业时写就业信,提及母校,学子们要用一个自然段来介绍他母亲的历款姓氏。于是,祖:为之糊涂;师:为之惭愧;生:为之受累。更有“一朝上‘泸医’,‘三证’(录取书、学生证、毕业证)晕三变”之千古奇观。

真是一改毁三代,宵小遗大害。

6 `; l4 X  ]8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问:盗名是否侵权违法?

高校更名者众,动机者殊。“泸医”两番改姓的真正目的,盯得是别人创用多年之名称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企图不劳而获地去窃仿侵占他院几代人呕心沥血打造的著名品牌。就好比“泸珊老窖”冒牌泸州老窖,好比“康帅傅”、“adadis”之街边把戏一样。这点“小九九”,蜀儿皆知。

1950年,堂堂共和国西南军政委员会签署了一道命令,前“国民政府中央医院”更名为西南医院,半个多世纪功勋卓著、功德无量,现已是国家、重庆著名商标,在复旦版医院“琅琊榜”中位列全国前二十,实力赫然,中外驰名,其品牌价值为天文数字。

凡略懂国家商标与知识产权法令者都明白,他人不得使用与之近似的、侵利的已注册商标。“西南”这组地域词属和“医”这个专业词属,西南医院已无可争辩地使用了65载,且西南医院早已有 “西南临床医学院”之教学称谓。西南医院必然诉诸法律,捍卫合法权和声誉延伸权益。“泸医”改姓已贴本赚吆喝,其盗名还将遭受法律制裁的迎头痛击。

品牌,是从前辈继承的,更是向后辈暂借的。

+ m( B% K5 A!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问:虚名之争,殃及百姓,“泸医”领导就没负罪感?

西南医院诊治的重庆市以外患者的比例达30%左右,每年约120万人次。社会上屡有不法分子欺骗患者,虽院方与当地公安部门加强整治,每年仍有4位数以上的患者被冒名诊所和黑心医媒所骗,常有就医患者卖房卖猪而来,人财两空而去,殊为引人痛心。

“泸医”改姓“西南”,其附属医院无论怎么叫都会侵权,“李鬼”都极有和“李逵”相混淆的可能。特别是对重庆、四川、贵州一带的人民群众,因口音上的相似,张冠李戴、误认误往,在所难免。

有记者现地调查,有91%的患者认为“西南医科大学”会让人联想到西南医院;有86%的调查者认为会出现医媒子以某某地方也是西南医院为借口,诱骗病员去看病。而在“互联网+”到来之时,网上称谓冲突更是将层出不穷。届时被误导的群众皆状告“泸医”的话,“泸医”领导恐怕是永无宁日了。

盗名“西南”,谁受伤害最深?是患者老百姓!


9 W. w6 v( {- s&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问:频繁盗名,“泸医”身价看涨看跌?

科学讲求真,医学本务实。

此一处医学教育师门却乐此不疲地上演巧取豪夺的戏码,已太公然地违背了投身科学与从事医业的最基本准则,虽为一次投机,但相信对“泸医”品质的伤害才刚刚开始。

试问,有多少学生会报考“杂牌”学校?有多少医院想要“三姓”毕业生?有多少病人愿把安危托付给“高仿”医院?

有良知的医生、以及讲原则的专业学会,理所当然地不愿和这样视名称为儿戏的院校为伍。近一时期各医学专业会议上凡“泸医”参加的都被讥嘲其改姓盗名事端,不胜其烦,使“泸医”学术身价自跌。据了解,国内近百个学会组织已开始对“泸医”联合抵制,有的实习学生已被一些医科学府拒绝。

好更名,赠人美和敬重;烂更名,播散冒犯、负能量。

) f7 N9 e6 M!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问:民意昭彰,敢否通过“三观”大考?

毋庸置疑,“泸医”盗名的初衷,是狡黠而功利的,想必自认为一时得计,于名,可大增点击量;于利,品牌价值陡升。

人算不如天算,现在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均已唾声潮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都进行了点名批评报道。

不过凡事物极必反、坏事也可变好事,对一所为人师表的院校,考验其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时刻也许到来了。“泸医”怎样在一边倒的负面效应之中翻身解套儿,既是应急之策,也是治本之举。医学本是纠正毛病之学,治己方能治人,治念才可治病。奉劝“泸医”领导知耻后勇,毅然纠错。相信那将搞成一个举世闻名的“反转公关”成功案例,不仅对师生是一堂永生难忘的人文精神教育课,也必将赢得同行与大众的点赞,取得真正的社会原谅,成为修炼科学精神的里程碑。

作为曾经批准或促成过“改姓”闹剧的各级行政部门,总结教训的时机也摆在面前。想当初,在鼓励“泸医”建设发展愿望之余,也许忽视了地方发展中利己主义包藏的侵害性,也许不了解医疗与教学品牌价值的差异与复杂性,也许没想到百姓患者会遭受误导的利益攸关性,而现在到了顺应民意、从善如流的时候了。求其正才是为其好,相信会借“三严三实”之清风,教而育之,名而实之,从政治管起,从基础抓起,从实力做起,让升级换名的过程和结果多一些骨气、正气、书卷气,强校有道、正大光“名”。

我们有理由相信,对这一事件的拨乱反正,其意义会远远超过纠正错误之本身,那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变得更加厚重与高雅的存史启今的警世钟。(西南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郭继卫)


  I3 E" N$ j6 n& n& F9 C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军医大学院士王正国致教育部长的信:2 Z- [8 p3 F% V
尊敬的袁部长:1 G& }. ?  {& O3 }& f& D. A5 ?/ g
       您好!久未致函,甚以为念。部长自署理教育部以来,把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主题,紧抓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深谋远虑,成绩有目共睹。
- n. |3 _3 q% H( ^4 a/ y       近闻教育部对泸医更名“四川医科大学”所引发争议进行了行政复议,其体现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正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三五”依法治教的发展重点,令人欣喜。然又听悉泸医将另行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我校专家教授对这种传言议论纷纷,既对我校西南医院即将被卷入混淆深感不安,又对泸医试图冠以“西南”之名十分不解。故此致函,恳请部长和教育部领导予以慎重考虑。2 o( y. N* Z- [1 K6 |
        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又名西南医院,始建于1929年,1950年更名为“西南医院”,一直沿用至今,不仅多次出色地完成国内外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赞誉,也始终秉承我军忠诚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为全国各地前来求医的患者提供一流医疗服务。六十六年来,“西南医院”为我国国防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名称在社会上和学术界赢得了公认的美誉。由于我国医学院校与其第一附属医院多有同名的传统,如协和医学院与协和医院、同济医学院与同济医院,这代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血肉相融、文化相承的亲密关系。如“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一旦出现,恐怕百姓们都将误把西南医院归为这所“西南医科大学”名下。不难想象,这将对普通公众造成许多现实的不便,无论是患者寻医问诊可能走错医院,或是学子高考报名因校名难辨而大费周章,都将给我校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一更名将造成我校西南医院六十余年的声誉“被动易主”。我校专家教授对“西南医院”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感情,对这一名称背后来之不易的声誉非常珍惜。也许泸医并无借“西南医院”这块牌子沾光之图,但这一误读与改写,实在让我校几十年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老专家、老教授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T  p* q/ M) [: M0 z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校之名,反映了该校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地理依托、办学定位和规模等级等诸多因素,不可不慎之又慎。泸州医学院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一名称也普遍被人们所承认,并对川南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不久前与几位老专家叙谈,大家都表示,泸医即使希望升格为大学,但弃已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和几十年的传承于不顾,这一做法实令人费解。就其历史源流和发展水平上看,该校毕竟不能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这不仅是我校所持观点,听闻重庆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均有反响。泸医若冠以“西南医科大学”的名称,恐怕难以服众,若更名为“泸州医科大学”则似乎比较顺理成章。! u: C3 v5 X! `! i. E
        虽是出于对更名传言的忧虑,更是对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赤情,草草急书,多有冒昧之词,还请部长海涵指正。4 x! Z+ g1 e; V8 F# l2 j! _! N/ _
        以上所请,恳盼慨允,更祈政安!$ g) y9 ?" F+ X5 q; f9 T$ \
        敬礼!" u$ C" t  \1 F4 w6 w9 c; ~+ {$ q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正国
" E1 X* F- D2 `! `0 S- P1 I       二〇一六年一月

( v( u' I, B: c& R( s; w

# Y7 E/ v% G;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 V) E, O. C+ T4 s& q: {; O( o" v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9: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教授、西南癌症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孔祥复至教育部长的信3 Z. Z4 M: Y! u+ I  W- @
3 k" T# B) o! E+ y: u# t' i1 Z' P

: O  m7 }: ~7 \1 p% T尊敬的袁部长:
$ v& U$ U# V: x
        您好!我是孔祥复,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教授、西南癌症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一名学者,首先感谢您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付出的辛劳工作。2 Z* ?; V; I( b3 U
       对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一事,我院专家教授和海内外校友反应强烈。在元旦前的一次教授会上,一人谈及此事,不想全体教授一致声援,认为这是对西南医院六十余年独立发展历史和成就的否认和篡改,认为这是对医学院校命名传统的挑战,甚至认为此举是刻意制造我国医学教育格局的混乱!最近全院教授谈论最多的就是四川医科大学更名的事,并且一谈及此事,大家都义愤填膺,反应十分强烈。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严重伤及我院专家教授的感情,甚至影响到了我院教职员工的正常工作生活。教授们纷纷表示,要联名给教育部领导写公开信,甚至发动海内外校友在网上声援。考虑到稳定大局等因素,我自愿代表西南医院专家教授先写这封信,反映民情民意民心。
. ^0 s9 m, w; ^9 y! ]  i        1945年我出生于重庆,在美国学习工作30多年后,毅然决定回国工作。5年前,当我人生面临再次选择时,我回到了重庆,选择了西南医院,既因为我出生重庆有着浓浓的乡情,更因为西南医院领跑西南、享誉全国的品牌与实力。
# m: R, O3 L% q7 L' @        我在国外工作期间,多次听人说起“西南医科大学”,到西南医院工作后才知道,有很多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教授以“西南医科大学”学者的名义对外交流,“西南医科大学”其实就是第三军医大学。. D. K! X7 [8 D) I+ w
        我始终认为,虽然原泸州医学院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依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其国家科技奖励、主要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等升大学的资格尚存争议,并且其整体实力和其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难以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何以支撑“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一所大学是靠实力享誉全球,而不是靠更名来支撑学校的发展。在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是用城市或者当地地名甚至是个人名字进行命名的,因此我建议,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如果更名为四川省“泸州医科大学”或者“川南医科大学”似乎比较合适。$ K( q7 A# G  a$ f( D
       以上拙见,谨供部长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0 ~# l( G' N0 G6 e3 W3 W       谨致
1 I$ N2 t3 q8 O- V5 e1 ]( a. E* Y2 o3 L  L
敬礼
6 O. k4 Q; N, `6 N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孔祥复! M; U  M& e1 ?9 D3 z4 C. q
         二○一六年一月

: `6 o1 k! u) m) L/ f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阳光下的法庭 发表于 2016-11-22 19:0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9: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根据四川大学校友收集的证据,这所大学根本不具备升格为大学的条件:http://weibo.com/p/1001603882634659903585 ! |9 ]5 e+ h; g

1 w  Y: g8 A1 r( |+ Y7 d6 R9 S! I4 S
1 A" Z- I" |0 N% e7 W泸州医学院不具备升级大学资格 教育部撤销教发函66号势在必行
2015年9月2日 14:35 閱讀183940
( j- x  N: A. U9 p* k6 e
* u9 S+ V! V- A) _/ ^% I
      2015年4月28号,教育部的一纸《教发函[2015]66号》文件批准同意了四川省的泸州医学院(泸医)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这一看似普通的高校更名事件在国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从2015年5月12日开始,三千多名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川医/华西)海内外校友联名写公开信致教育部和袁贵仁部长,呼吁教育部撤销该同意函,国内外媒体也跟进报道,再加上网络之便而迅速扩散,致使这次的泸医更名事件展开成为公众对国内高等教育体系在管理、道德、诚信上以及依法治学等方面轰轰烈烈的讨论。如今教育部已经批准四川大学为泸医升级更名提起的行政复议,属历史性的第一次,因而万众瞩目。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民间、官方法治的觉醒与勇气正在重树教育领域的诚信世风。8 }' v6 _( Z, ?0 p# O3 C
* o/ p' J; z5 I1 ~
      起初,川医/华西校友只是质疑“泸医”变脸“川医”,与“川医”简称混淆,而“川医”是社会公众对华西的公认品牌,因而泸医有利用和侵犯川医校名名称权的主观故意。随着泸医更名事件的发酵,许多内情曝光。数十名川医/华西校友依据《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向教育部及四川省政府申请了泸医更名程序信息公开。目前,教育部已经依法公开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函》(简称《川府函192号》)及《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论证报告》(简称《论证报告》)。正如俗话所说,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对照公开的《论证报告》和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以下简称《规定》)针对“称谓大学”的高校设置所作出的硬性规定,原来泸医更名不单是“名称”问题,而且根本就是连升级大学条件都不够格,是不能够更名为“大学”的问题!
  j* U  h7 D) J; c9 g1 O: ^' f* ^6 R- `1 q0 J3 ^. j
首先,针对大学的科研水平,该《规定》第一条第(四)项第2目规定:“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称为大学的学校还应达到以下标准:……(2)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 而《论证报告》载明:“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其一,泸医更名后官网公布的其近5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根本就不足20项;其二,最为明显的竟然是在《论证报告》中公然以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会行业性奖励,分别为二等奖和三等奖)冒充为国家级奖励。6 ]- o6 \% |6 \  y9 O# ]: y

1 [& g; B+ m: [      1999年5月23日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265号)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国家技术发明奖;(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 而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中华医学会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中,择优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由此可见,中华医学科技奖仅仅是行业性奖励,属于省部级奖,该奖项的获奖仅意味着获得中华医学会择优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优先权而已。因此,泸医没有达到《规定》所要求的“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硬性标准,不具备升级为“大学”的条件。   @2 u( ~/ G' T2 t: n& @2 j# J* m
* w; a; _: u3 i$ n! m
        其次,针对师资队伍,该《规定》第一条第(三)项第3目规定:“……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 而《论证报告》载明:泸医“现有专任教师8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11%”,这数字巧就巧在恰恰以1人之差达到《规定》要求的20%以上;但是我们对照了泸医在更名以后仍然留存在官方网站上的数字(已由公证机关公证),泸医官网公布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目,不管怎么查证也仅有59人,仅占其专任教师总数比例的6.63%。这不得不令人起疑:泸医在官网公布的博士数目为何与《论证报告》中所罗列的数目有那么大的差异? 7 u. F( ^8 N& z% @1 D
6 Y2 w: x( C5 L" {* W
       再次,泸医主要学科之一管理学在硕士学位授予点数目和学生比例方面,不符合《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需要至少具有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在校学生比例不低于15%的规定。《论证报告》第二条第一款表述了泸医有“医学、理学、管理学3个主要学科门类”。我们注意到《论证报告》中随即指出的是:管理学作为泸医三大主要学科之一,仅有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仅有本科以上在校生比例为3.8%的学生。根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第一条第(二)项第2目,“…...称为大学的其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所以“大学”的设置每个主要学科门类至少需具有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而且主要学科的在校生不能低于在校生总数的15%。由此可见泸医的学科与专业也不符合大学学科与专业设置的要求及条件。
/ L% _' P, m5 C, `$ X% P9 L
" _' ^" C/ i1 @$ i$ x- l. j       另外,在泸医更名后经查证泸医官网所公布的有关办学规模、科研经费、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的数据,均与《论证报告》所载数据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 l) K4 U, t) u8 X5 M9 _. s# d
, y" S+ a+ `* z' V2 H* Z9 i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在这里《行政许可法》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现在已有利害关系人四川大学不同意泸医更名提出行政复议的申请,而且教育部也已批准了四川大学所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人们不禁要问,在泸医不具备升级为大学的更名资格,特别是如上所述,像《论证报告》中所罗列的泸医的主要学科之一管理学,对照《规定》中大学学科与专业设置的要求及条件“依葫芦画瓢”都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教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撤销《教发函[2015]66号》文件呢?所以说,泸州医学院不具备升级大学资格,教育部依法规撤销教发函66号文件势在必行! , P" H8 [5 }% K# J8 l: e  f0 W( K/ x

5 }* F5 ?1 f9 r8 ~+ A9 X5 ]# B7 c% A(华鸣)
  J4 Z) ]# `+ L( Z/ Y' `4 p$ G/ q8 s6 l1 k- J+ `( o+ @6 H
2015年9月1日

5 _4 C, S  `% Y2 d1 M' ]

7 h  n5 t8 p: e% S
& h, N( p2 G& n- \2 W. I2 q$ d! y8 J0 ?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9: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8 q, Q4 E, q. x) D( ?, t2 z' j4 l泸州医学院去年因违规升级为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的校友还把泸州医学院及教育部都告上了法庭的,最后不得不取消改名《四川医科大学》,然后取消了四川医科大学,居然还换了一个更大的名,换成第三军医大学的曾用名"西南医科大学“,这完全是搞笑,不知道内地里有什么勾当。2 R) u7 u/ N- n0 O9 e
5 k0 W( t" G) H  ]4 l# h; y6 m
( R5 @. X7 B  s" B4 ^  T% w- _
看看当时被告的资料还历历在目,这样的学校值得潼南中医院去贴吗?2 i6 H" q. W. Q8 x+ d1 t+ \& i8 C8 t

. q+ `: G; h0 V; k,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z; g' O2 F1 G6 @# A: h2 C* O
华西校友依法维权,于2015年12月15日就同意泸州医学院违法违规升级大学为“四川医科大学”一事将教育部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已于2016年1月6日决定立案审理这一行政法案件(附图)。
3 E' u+ k. S/ w2 y- O& k$ P6 o5 p' _5 E2 O# g
首先,针对大学的科研水平,该《规定》第一条第(四)项第2目规定:“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称为大学的学校还应达到以下标准:……(2)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 而《论证报告》载明:“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其一,泸医更名后官网公布的其近5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根本就不足20项;其二,最为明显的竟然是在《论证报告》中公然以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会行业性奖励,分别为二等奖和三等奖)冒充为国家级奖励。
& b, q( S7 i8 d1 X4 D* f. M5 g! t/ R3 x) A
1999年5月23日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265号)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国家技术发明奖;(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 而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中华医学会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中,择优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由此可见,中华医学科技奖仅仅是行业性奖励,属于省部级奖,该奖项的获奖仅意味着获得中华医学会择优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优先权而已。因此,泸医没有达到《规定》所要求的“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硬性标准,不具备升级为“大学”的条件。
" j" e' y$ V9 |5 C& K, a; {
& q) s& q3 a( ]+ r  c其次,针对师资队伍,该《规定》第一条第(三)项第3目规定:“……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 而《论证报告》载明:泸医“现有专任教师8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11%”,这数字巧就巧在恰恰以1人之差达到《规定》要求的20%以上;但是我们对照了泸医在更名以后仍然留存在官方网站上的数字(已由公证机关公证),泸医官网公布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目,不管怎么查证也仅有59人,仅占其专任教师总数比例的6.63%。这不得不令人起疑:泸医在官网公布的博士数目为何与《论证报告》中所罗列的数目有那么大的差异?0 w, u2 G" w' \* w( k$ k& K

; v" o& d& t" ^2 y- Y3 V; z3 o+ r) ?. {再次,泸医主要学科之一管理学在硕士学位授予点数目和学生比例方面,不符合《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需要至少具有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在校学生比例不低于15%的规定。《论证报告》第二条第一款表述了泸医有“医学、理学、管理学3个主要学科门类”。我们注意到《论证报告》中随即指出的是:管理学作为泸医三大主要学科之一,仅有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仅有本科以上在校生比例为3.8%的学生。根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第一条第(二)项第2目,“…...称为大学的其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所以“大学”的设置每个主要学科门类至少需具有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而且主要学科的在校生不能低于在校生总数的15%。由此可见泸医的学科与专业也不符合大学学科与专业设置的要求及条件。
6 |8 T6 U# u+ f& v: v7 E) K' N; f5 i, F; L$ G" B$ A# i) G* |
另外,在泸医更名后经查证泸医官网所公布的有关办学规模、科研经费、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的数据,均与《论证报告》所载数据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 k+ x' p; }: d8 U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16-11-22 19: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原本没打算来发这言论的,晚上无意中看到已经有人发出来了,索性就补点资料!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涪畔生活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5-21 00:38 , Processed in 0.0230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