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09-04-27 01:42:59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重庆) 核心提示:重庆秀山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请客送礼在当地演化成一场“公害”。有的人变着花样、巧立名目“过事务”敛财。没考上大学摆“安慰酒”,借别人房子摆“乔迁酒”……在有些镇,人们摆酒请客几近疯狂,成为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
这个副食店老板看着一大摞请帖发愁。
张洪庆家的请帖有一尺多高。 重庆晚报4月27日报道 “我们实在吃不消了!很多人都想搬家了!”日前,秀山县溶溪镇一位居民向本报反映,当地多数家庭一个月“过事务”要送脱三四千元(当地人把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称为“过事务”)。而有的人则变着花样、巧立名目“过事务”敛财。
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以民风淳朴著称的秀山县,“过事务”传统民俗为何演变成赤裸裸的物质交易和经济负担?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江苏买了房 摆起流水席
12桌酒席摆了4轮,客人称“房子影子都没看到,鬼才晓得是真是假”
秀山是一个土、苗、汉族聚集的地方,当地人婚丧嫁娶、生男育女等“过事务”的方式,是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过事务”在当地却演化成一场“公害”。4月18日到4月22日,本报记者赴秀山县调查采访。
4月21日(农历3月26日)一大早,秀山县溶溪镇居民就听到鞭炮声此起彼伏。这一天,小小的溶溪街上就有六家人“过事务”。
当地习俗一日两餐,下午3时到5时吃晚饭。下午3时许,溶溪后街的罗卫家人来人往、宾客盈门,这是罗卫家为“新居庆典”“过事务”。之前,溶溪镇及附近数百户居民接到罗卫下的请帖,上写“兹定于公元2009年4月21日在溶溪后街家中为(江苏南通新居)举行新居庆典……”
4时许,记者手持大红请柬来到罗卫家。之前,一位无钱送礼的洪姓居民把请柬转让给记者。在礼金记录处送上100元礼金后,记者被带到宴席厅等候开席。
宴席厅是一大间四面透风的屋子,摆着12桌酒席,客人们正在猜拳行令、喝酒吃饭。厅外是露天厨房,两个炉子火光熊熊,一张大案板上摆满了菜。记者坐的是第四轮,也是最后一轮,席桌上有9荤3素1汤13个菜,鸡鸭鱼肉俱全。席间,记者听得邻桌有人在小声交谈,一人说:“听说罗卫的娃儿要在江苏读书,买了房子后要把户口迁过去。”另一人说:“房子的影子都没看到,鬼才晓得是真是假?”
散席后,记者来到收礼金处,一白胡长者正用算盘计算礼金。记者看到,礼金簿上少的60元,高的6000元,更多的是100元或120元。
一天接到12张请帖
大多数家庭每月礼金支出三四千元,有的人钱送完了,就到处借钱送礼
“昨天吃了一个喜酒送脱220元、一个寿酒送脱120元,今天一处搬新房子送脱100元,明天又有三处……一直到月底,我天天都有酒喝。”4月19日,秀山县溶溪镇中街摆水果摊的王松华谈起“过事务”就直甩脑壳,“开年后,全家天天在外吃酒,家里就没开过伙,每天吃三四个酒很平常。农历3月12日这天日子好,我送了8处人情,出脱1000多元。”
“我摆个水果摊收入还不够吃酒!”王松华翻起账本告诉记者,“3月送出去4000多元,4月才过一半就送出去3000多元,今年正月到现在我送出去一万多。去年过事务我送出去两万多块钱,今年这样下去怕四、五万都不够。”
“一看到下请帖的我就心慌!”王松华隔壁开副食店的冉女士从抽屉里翻出一摞请帖,足有一尺多高。这是她今年以来收到的请帖,共156张,花去礼金24000多元。“没钱进货,我已经差7万多元的货款了。”
附近开皮鞋店的张洪庆曾创下一天之内接12张请帖的纪录。张洪庆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农历正月吃了32台酒,2月吃了24台酒,3月吃了53台酒,光3月的礼金就是6000多元。“5月还没到,就已经有10多张请帖了!”
溶溪镇晨光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吴家友告诉记者,在晨光村,每月礼金支出在三四千元的家庭占多数,有的钱送完了,就借钱送。“村里借钱‘过事务’的占10%以上。”
记者住宿的秀山县城湘平宾馆服务员小甘告诉记者,她哥哥嫂嫂都在事业单位工作,两人每月的工资基本都要送完,只有靠母亲摆个烟摊养活。溶溪镇一对教师夫妻,某月工资全部送礼,孩子没有学费和生活费,两人只得在家抱头痛哭。
房子贴瓷砖也要请顿客
没考上大学摆“安慰酒”,借别人房子摆“乔迁酒”……“过事务”名目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记者调查发现,当地“过事务”,过生有寿酒,结婚有喜酒,老人去世喝丧酒,娃儿满月喝月米酒,建新房喝新居庆典酒等等,而近几年“过事务”的名目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孩子考上大学要喝“登科酒”,没考上也要喝“安慰酒”;父母过生要喝“寿延酒”,死了多年就喝“祭日酒”;生头胎要喝酒,生二胎要喝酒,生三胎还要喝酒;结第一次婚要“过事务”,二婚要“过事务”,三婚还是要“过事务”;买了房子要“过事务”,两楼一底的房子加一层楼要“过事务”,房子外墙贴上一层瓷砖要“过事务”,把门面的木门换成卷闸门也要“过事务”……当地人称,“过事务”的花样比旧社会的苛捐杂税还多!
不过,让人们更气愤的是“过假事务”:家里老人明明才五十六七岁却偏要办“甲子酒”,有人戏称“这是把爹妈拿来早产”。没钱买房,就借租别人的房子来“过事务”——一摆夜市的小贩,去年在县城买了套房,已有四家人来借她的房子来“过事务”了。还有的,干脆说在主城、江苏、浙江买了房,反正大家也没办法去核实。
湘平宾馆一服务员告诉记者,某幼儿园有一位老师,孩子没考上大学,她却说考上了,也过了事务。结果她让孩子在外地耍了一个月,说那大学不好又回来了。
晨光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吴家友称,有的做儿女借父母的名义“过事务”找钱,完事后父母一分钱都见不到。该村有一姓肖的,父亲和后妈没和他住一起,父亲不愿意“过事务”,他就把后妈接来过,过完事务买套衣服就把后妈打发走了,他的理由是:“我把钱给了后妈,谁给我还账?”
秀山县一机关工作人员说,该县还出现过给死人发请帖的笑话:某事业单位一工作人员照着单位工资表发请帖,没想工资表上有一人不久前已经死了,他给那人也下了请帖。
秀山县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谈:平凯镇有个单身汉,爹妈死得早,修不起房子也结不起婚,每天光是送出去,没有收回来,可巧他养的母猪下了14个崽(一般母猪下12个崽就算多产),他也借此请亲朋好友“过事务”,以减少损失。
想写信检举却不知告谁
“过事务”在秀山县泛滥已有八九年,就像人人喊打的“过街鼠”,有人恨不得找“过事务”的人拼命
“实在遭不住了,简直是让我们受刑法!”秀山县城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县城一群退休教师一个月退休工资全部送完后,连生活费都没有,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他们就开始写检举信,但又不知该检举谁。平凯镇护国村几个村民也向记者咨询,他们想告,又不知道该告谁。
在溶溪镇,人们最羡慕郭老太,她嫁女没有“过事务”,修房子也没有“过事务”。“她最安逸,没有人给她发请帖!”街坊们都羡慕死了。郭老太告诉记者,我不想别个的钱,别个也不要想我的钱。
记者在秀山县城以及溶溪、平凯、膏田、溪口等镇采访发现,这里的人们“过事务”几近疯狂,人们没有心思搞生产,生活乱了套,“过事务”成了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无论走到哪条街巷哪个角落,只要一提“过事务”,无不咬牙切齿、义愤填膺,人人都可从裤兜里掏出一大把请帖,家家都有一本“血泪账”。溶溪镇上家家乐超市女老板说,她老爸做水泥工每天挣60元,而送一次人情至少100元钱才拿得出手,要借钱才能去“过事务”,“我恨不得找那些‘过事务’的人拼命。”溶溪中街水果摊老板王松华的老婆说,哪个兴的像现在这样“过事务”,我恨不得一刀砍死他!
据悉,秀山县“过事务”泛滥已有八九年,它就像人人喊打的“过街鼠”,已成为秀山县一大“公害”。而今年以来这种现象尤为疯狂,因为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今年五一节之后,“过事务”要上税了。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张少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