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128|回复: 2
收起左侧

[社会] 学生底薪走低 中国教育的转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7 12: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学生求职高峰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即将投入人才市场寻求自己的职业梦想。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企业给出的底薪越来越少,门槛却越来越高,600元可以雇一个大学生,1500元可以雇一个研究生,怪不得有人感叹现在的大学生“贱比大白菜”,贬值速度直追1992年的卢布。年初在广州举办的一场面向研究生的大型招聘会上,一家医学中心开出试用期每月1500元的工资,一些医学硕士生大跌眼镜,声言“难道我们还不如清洁工!”
  也许我的观点会遭到许多大学生同学的不满与攻击,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我认为,大学生底薪的走低从深层次来看,并非是一件坏事,相反却正是一件好事,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教育的转机。
  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通常国人对于教育的理解是通往仕途与名望的途径,认为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步入仕途或者获得名望,以“光宗耀祖”。在古代,确实把书读好了,就能当官,就能惠泽门亭,当了官就有钱捞,肚子里有了墨水就可以抱得佳人归。古代的人们为使自己的子弟读书,诱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憧憬。
  科举制度已经被历史的选择遗弃,但是这种观念还没有彻底消除。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以前,上了大学依旧被认为是端上了铁饭碗,从此“鲤鱼跳龙门”;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了,铁饭碗没了,但是大学生毕业工作后能拿高薪的诱惑,以及大学生较高的社会地位,还是让是一些家庭,特别是贫困或农村家庭的子弟孜孜以求。为了上大学,许多人可以说是不惜一切,力排万难。曾经的“黑色七月”与“高考独木桥”,几家欢乐几家愁?
  但是,教育并不是向名利铺上一条平坦大道的铺路工具,教育的目的也不是功利的名望与货币。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化需求,为公民提供相应技能与能力的培训。高等院校是一个公民教育机构,不是职业培训所。高校培养市场与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不是名望与货币的镀金作坊。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渐渐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这场历史性变革中铺起了一条与社会接轨的道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双选,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突破。让市场需求主导高等教育,是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的教育策略。既然让市场需求主导高等教育,就不能任由高校闭门造车,让高校学子羁陷迷梦。
  许多大学毕业生感慨就业难,真实并非是许多大学生们找不到工作,而只是许多大学生们找不到自己如愿的工作。大学生们如愿的工作是什么:工作条件舒适,工作报酬丰厚,发展前景锦绣。参加过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的人都知道,往往都是那些大单位、大公司的招聘摊位门庭若市,而一些小单位、小公司或者私营企业的招聘摊位门可罗雀。许多大学生叫嚣着非多少多少工资不投档,但是,反问一句,你凭什么?就凭着你一张大学生的牌子与大学几年学来的空洞的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知识?
  大学生底薪的走低,可以让大学生们清醒,大学生不再可以自诩奇货可居,而应该放低心态,塌实的学点本事,在给自己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增加一点砝码。也可以让那些靠着供养一个大学生发家致富的家长们清醒,教育已经不再是获得名望与货币的工具,在教育子女与考虑子女的未来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子女的能力与素质。大学生底薪的走低,也可以根本性的促使从应试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转变,让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考试工具。
  从小处说,大学生底薪的走低对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是件坏事;但是从大处说,大学生底薪的走低对教育结构的调整,学术机构与职业培养机构的分离与结合,教育意识的转变,学生参加高考时的理性选择与追求等,兴许并非是一件坏事……


发表于 2009-2-7 12: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杭州
哎……
发表于 2009-2-7 1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杭州
长叹一声  继续上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