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28 12:59
: y7 N/ L% G' ?8 r& e先谢谢卢老师的关注,再说明我的看法:8 e4 t/ Q7 c5 h4 ^ y+ e/ f3 k
资金方面:如果重视,前期成本就一个农家乐标准,应该比东升、湿 ...
# [. ]/ y, k3 ]) C3 I 从内心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也非常希望潼南的川剧能“生存”下去而不至于消失。
, ?! \4 _5 b7 D [ 潼南的川剧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也曾辉煌:廖静秋、唐宾如、匡文宇等是老一辈川剧名角和名人的杰出代表;而蒋淑梅乃至陈“铁板”、杨少毅、黄梓碧等等在川剧界口碑也很不错(四川电视台录制的潼南川剧团演出的《焚香记》,曾在当年的“四川电视台多次播出)。但川剧(包括全国的其他地方戏)的没落却是“残酷”的现实。4 J: S6 K% s* F+ k* u6 ^
中央曾提出过“抢救”京剧,四川、重庆也提出过“振兴”川剧,甚至倡导川剧进入学校的课堂,但都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它生存、发展的基础也就没有了。7 @: P2 N; N! K/ ~3 M. j n
按现在的情况,如果再过若干年,不仅是川剧,就是所有其他“舞台剧”都将趋于没落甚至消亡。比如现在谁还在演“话剧”“看话剧”?现在的这两代人已经与“剧”形成了“断层”。这个“断层”不解决,要想有任何作为都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