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青春期
8 z' w% D9 |) e. {$ `0 B" ?$ e! i a: c
1 K: `% s1 _, G' r, P. Z' I( k
9 Y) W& e( w) S, d
五四时期,一批自觉担当天下的新青年成长起来了。+ \( _, e2 ^" U3 D- N( s: j" C0 P
" a- u- L8 R W( t z他们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新的萌芽。6 [/ z& ]- J: j# i
5 r0 P( D0 K' E; }- ?) b; r8 |这批人大致出生于上个世纪的末期,他们享受了康梁变法和清末新政以及中华民国的积极成果:受到新式教育,民主共和政体提供了毕竟是前所未有的自由。不过,这种“成果”少被提及,就像意识不到空气的存在,他们充满了不满和愤怒。西方不仅是敌人,更是老师。; Y# N# C; o4 O4 A8 ~
, j& a* R5 E8 i7 _) l$ X4 A6 M思想革命的策源地,是被蔡元培刷新过的北京大学。《新青年》、《新潮》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在全国卷起解放的狂潮,神圣的偶像被打倒,传统的价值被重估。
7 Q0 w& ~% |) @% _3 I O3 o$ _2 F/ {& Z8 b) a5 a8 z* s' |) s2 M+ R) ?
乡村的青年奔向城市,城市的青年又奔向京、沪,已经在京、沪读书的要出国留学。. N2 ~# ?, C' }
* j8 ?- _9 ^$ n- O% v' c0 o
那些敏感的、青春期的年轻人,自己解放了自己。最激进的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决定抛弃一切对自由的束缚,不要国家,不要家庭,甚至不要姓。他们力求对被视为恶性的传统具有免疫力。
! ?, G) K! g2 T
$ q$ L/ j% e9 o1919年秋,浙江一师的同学集体拒绝参加祭孔仪式,用行动向中国几千年的偶像孔夫子宣战(此举得到无政府主义者的精神赞助),学监夏尊听了学生的要求,只是微笑着说:“牛痘苗发作了!”0 a+ n$ A. [0 U" @
' l. {& L" T3 ~0 n. b- y0 V% Q- t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微笑的表情,也值得玩味。. P% ?; |7 L% M" S2 F' l
* S4 E0 h, ^, ?5 [/ F( a
这时,中国已经“民国”一些时候了,但它使新的人和旧的人都大摇其头。李大钊曾描绘过这个过渡时代,他说,光看北京的大街上的车,就是古今中外的一个大杂烩,中国充满了矛盾和病态。, H: C& o' g8 g$ s6 T7 Q
- W7 Y) m2 B( m [这个时代的青年,除了切肤之痛的生存压力,更要面对一个可能不是属于他们的问题:救国。
6 c% ~6 h* ]4 J
% H& c( d e3 _5 Y! x* H中国的“问题”明摆着,国外的“主义”输入着。什么“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一战的结束使中国人对一种“西方”失望,另一种“西方”----布尔什维克革命----似乎提示了救国的“捷径”。/ O3 t! o7 |! z$ o- ^
2 l4 ?. n( q/ [# G W
这个时代一个特别的新气象是:解放的新青年寻求精神上的结合,让自己生活在被组织起来的社团里,社团按照他们所理解的民主样式运作。所有的社团都刻意地看重会员的操行,这也许是传统的一个烙印。, f3 V, |! V4 _; z. e
O, C: Z+ {7 r8 N* ^# e这些社团活动得并不长久。后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刷新了中国国民党。这两大党都有大量活跃的五四青年。他们改写了中国的未来。5 N, L. L3 f. C/ g, x5 \) e: ~
- g+ C% r5 [. S% V" V! }现在我们知道,因为有这样的青春期,因为有这种奋斗,一批当初的五四青年,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