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324|回复: 2
收起左侧

[转帖] 潼南:蔬菜标准化生产促企业年盈利400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7 1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用工业思路抓农业”、“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呼声日盛。但如何把农田变成能真正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工厂车间”,却鲜有模式可借鉴。日前,记者在潼南蔬菜基地采访时发现,该县蔬菜种植龙头企业重庆农龙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对此大胆探索并有所突破。

    两组地图与“傻瓜”技术

    走进该公司总经理张成云的办公室,记者被挂在墙上的两组地图所吸引:一组是旧地图,共两张。分别将朱家坝、灌坝两个蔬菜基地分成若干板块,每个板块注明“某团某连”;另一组是新地图,也是两张,分别是朱家坝、灌坝两个蔬菜基地的春节蔬菜种植规划图,地图用蔬菜图片形式分别注明各版块今年各种蔬菜种植的具体位置。

    农龙公司是我市最大的蔬菜种植企业。自2008年进驻潼南后,在朱家坝、灌坝分别发展起了3000余亩和2000余亩蔬菜基地,常年聘请的农民工达1300多人。

    张成云介绍,旧地图是公司以前的做法———将人员分成若干个组,并确定各个组的种植范围,至于种什么、怎么种,都由各组长负责实施;新地图则反映了今年的新做法,即把土地划成若干“车间”,先根据市场分析确定蔬菜品种及种植规模,再根据土壤、灌溉等条件确定各种蔬菜的具体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分配人员。

    记者看到,该公司种植的13类30个蔬菜品种,各有一本技术成本手册,详细规定了全过程每个环节的技术标准与原材料、用工成本。据悉,这些手册是公司根据前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而成,堪称“傻瓜”技术,农民只需按照手册的技术标准实施即可。

    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

    张成云告诉记者,公司在管理上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张成云上任后发现,公司连年亏损,虽有前期基础设施投资大、遭受洪涝灾害等原因,但最大的问题是公司聘请的农民,还没有从粗放管理的传统农民变成标准化种菜的农业工人。

    以种菜为例,公司虽规定有行间距,而农民却根据自己的习惯挖窝、种菜,结果是要么太密,不利于品质;要么太稀,影响了产量。

    再说打药,虫害明明发生在叶背,一些农民仍然习惯于自上往下往叶面喷药,药用得多,虫害还治不好。该公司种植的西葫芦,前几年因打药问题,死亡率超过30%,实行标准化生产后降到了不足2%。

    张成云说,今年采用新的管理办法后,公司蔬菜的产量与质量都已明显好转,效益也得到明显提升。他自信地表示,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公司将在今年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可实现盈利400万元以上。

    记者 周雨
发表于 2011-7-7 11: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汕头
边,顶!
发表于 2011-7-7 18: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顶起[s:325][s:325][s:3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