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672|回复: 1
收起左侧

[热门] “巴蛇食象”神话是四千年前一段婚姻佳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9 14: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巴蛇食象”神话是四千年前一段婚姻佳话


2007-3-28 10:05:00  来源:重庆晚报
------------------------------------------------------------------------------



  中新重庆网3月28日电  据重庆晚报报道 “‘巴蛇食象’神话,是四千多年前蛇巴族和象族的一段婚姻佳话,‘食’是性爱隐语……”最近,西南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家余云华在《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上发表的论文,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巴蛇食象”意迷离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南大学桃花山四新村216舍,拜访了儒雅的余云华副教授。
  “巴蛇食象”源出《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意为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一蛇吞象,厥大何如?”冠世才华的屈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在《天问》中发出如此疑问。后人据此更是展开丰富想象,发展为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时至今日,这段史前神话流传已几千年,虽有无数学者进行过研究,但都莫衷一是,未找到较完美的答案。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巴蛇食象”,实指蚕蛹吞食蚕茧,盖茧大于蛹,古人以讹传讹,遂成“巴蛇吞象”之说;巴蛇是一种很大的神奇的蟒蛇,可以食象;“巴蛇食象”是巴人将其图腾进行夸张的描写等等。
  “食”是性爱隐语
  为此,主攻民俗学的余云华展开了长达数年的研究,采用史学界流行的三重证据法(民间民俗、史料、考古发现),对该神话进行了新解。
  他说,“食(吞、吃)”除了表征口腹外,古往今来,在民间语言中还是性交的隐语代码。如《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得息兮。”情人(狡童)没有来,少女不得遂其愿——“不与我‘食’”,故寝处不宁。又如《陈风·株林》写灵公与夏姬“乘我乘驹,朝食于株”,古代日食两餐,早上特别饿,,故“朝食”指他们见不得人的强烈的性行为。食则饱,不食则饥,所以与“食”同类的“饥”、“朝饥”也成为性饥饿的隐语。而此类以“食”指“性”的例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举不胜举。
  而今,用“吃”隐指“性”,在各地民间语言中仍屡见不鲜。如“吃野食”、“吃豆腐”、“吃荤”、“老牛吃嫩草”等。而在我市的部分地方还有用“吃肉”隐指“性交”。
  “巴蛇食象”是婚姻佳话
  “理解了‘食’的隐意后,反观‘巴蛇食象’就不难理解了。”余云华说。
  “巴”是图腾名兼族名,“蛇”是图腾物。“巴蛇”就是以蛇为图腾的巴人。如《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象是上古时期以象为图腾的族群,如今还保留着一批古老的图腾地名:岳阳附近有座象骨山,或为象人首领埋葬之地。因此,“巴蛇食象”指的意思是,以蛇为图腾的巴氏族人与象氏族人通婚。
  而在原始社会,人们发现妇女怀孕时腹部胀大,便误以为吃了什么东西使腹中致孕。当他们看到动物蛋能孵化出小动物时,便以为人吞食图腾动物的蛋也能生子;当他们看到植物果实落地后会发芽长枝时,便以为吞食图腾植物的果也能妊娠。后随着理性增长,在部落社会时期,尤其是母系社会晚期,两个不同图腾的氏族牢固结合,逐渐产生两性结合才产子的观念,于是有甲图腾食乙图腾孕生男性始祖的神话。如辽西阜新县查海遗址出土的“蛇衔蛙”图纹,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鸟啄鱼”纹等。以此类推,“食”者为女为“妻”,被“食”者为男为“夫”。因此,“巴蛇食象”表征的是以蛇为图腾的巴氏族女子,与象氏族男子结为连理。
  去年底,余云华该论文一出,立即引起史学界高度关注,论文不但被《四川大学学报》、《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期刊刊载,他还多次被邀请作学术报告。
  记者 韩毅 实习生 冯帅 文/图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
     
发表于 2007-3-29 15: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惠州
顶贴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