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昆主席回乡记  作者:刘发科

[复制链接]
行走红尘 发表于 2010-11-4 19: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尚昆主席回乡记
□刘发科

2007年7月5日,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杨尚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献身革命70余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生前,杨尚昆非常关心家乡,曾经三次回乡——
杨尚昆1907年7月5日出生于潼南县双江镇。1925年,18岁的杨尚昆在四哥杨闇公(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创建人之一)的影响和帮助下,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从此无暇回乡,直到1987年。
“今天终于回到潼南了,我已经三天没睡好觉。”
1987年4月1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杨尚昆到重庆,参加“3·31”惨案60周年纪念会及杨闇公烈士陵园揭幕典礼。
回到潼南,杨尚昆满怀着同志情和手足情,参加了杨闇公烈士陵园揭幕和拜谒活动,观看了家乡人民举办的文艺晚会,还回到梦萦魂牵几十年的旧居故地寻梦。
浓浓的乡情,贯穿了整个回乡之旅。
在县城,杨尚昆与前来迎接他的潼南县领导一一握手,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终于回到潼南了,我已经三天没睡好觉。”
在文艺晚会上,当川剧《两江情》落幕时,身旁的同志提醒他演出结束了。他看了看节目单:“怎么,就没有了?”帷幕再次拉开,演员排队谢幕,他才回过神来,走上舞台,和演员一一握手,“演得好,演得好,谢谢你们!”然后又高声招呼,“来来来,大家都来照相,都来!都来!”他还特意把担任朗诵和饰演杨闇公及其夫人赵宗楷的演员们拉到身边合影。拍照后,他亲切地问演员们:“照好了没有?”演员们齐声回答:“照好了。”
当车行驶到他的出生地双江镇时,杨尚昆连忙下车,用家乡传统的礼节,拱手抱拳,问候挤满大街的乡亲们:“乡亲们好!同志们好!”
“原来这里有座栅栏门。”他一进街巷,就立刻认出了当年的场口。走到院坝那棵他幼年亲手栽的橙子树下时,杨尚昆高兴地回忆说:“这是从国外引进的种子,结的橙子很好吃。”进入室内,他指着一张旧式贴金雕花床说,“这是四哥结婚时的床。”在院落里,他兴奋地说,那间房是七妹住的,那儿是过去长年(雇工)吃饭的地方……看到几间房屋空着,他便对身旁的潼南县领导说:“房子空着太可惜了,应该让它为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作用,群众需要精神食粮。”
4月2日中午,杨尚昆在县委招待所挥笔写下“潼南奋进”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是:“杨尚昆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日 离乡62年题。”这四个大字,既表达了杨尚昆对家乡各项建设成就的肯定,也寄托了他对家乡人民的殷切希望。
“今天算我来还愿了!祝大家学习好!祝校长、
老师、同学们身体好!祝我们双江镇繁荣昌盛!”
1993年10月7日,杨尚昆和杨白冰同志一起回到家乡。在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郭金龙和时任重庆市委副书记黄立沛等同志的陪同下,他们从大足县出发,到位于潼南县的杨闇公烈士陵园扫墓。
扫墓完毕,一行人来到双江镇。杨尚昆在旧居短暂停留后,便专程去双江镇中心小学看望师生。他对学校师生说:“校长、老师、同学们,你们好!6年前我曾回到双江,你们在这里等我,而且等了半天,但我到了县城才知道。我觉得非常对不起大家。当时我就想,下次回来,我一定要到学校来看看校长、老师、同学们。今天算我来还愿了!祝大家学习好!祝校长、老师、同学们身体好!祝我们双江镇繁荣昌盛!”
在为父母扫墓时,杨尚昆还挨家挨户看望那里的乡亲,和他们嘘寒问暖。在廖家院子,杨尚昆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他请孩子们吃糖,把一个小孩抱在怀里,详细询问学习情况。当他听到小孩考了80多分时,笑着说:“分数还是高,我那时才考了5分,不过那可是5分制哟,你还要继续努力啊。”他询问乡亲们,粮食收购打白条没有?家里有洗衣机没有?过年能杀几头猪?还吃不吃“牛皮菜”……他鼓励乡亲们好好干,靠党的政策和劳动致富。当看到一位妇女怀里和背上各有一个小孩时,杨尚昆语重心长地对乡亲们说:“时代不同了,不要抱着‘多子多福’的老思想不放。娃儿多了,人受拖累,拖垮了身体,搞不好经济,今天的生活应该是多福多寿!”
“明年,我还要回来看看!”
1997年4月2日,90岁高龄的杨尚昆在时任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和市长蒲海清等同志的陪同下,第三次回到故乡。
在旧居,他颤巍巍地来到那棵橙子树下,叫工作人员端来凳子,招呼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来看望他的乡亲们坐下,并特别要求:“老百姓坐在最前边,尤其是教育界的代表,要坐在我身边。教育乃百年大计!一个民族的素质,根本取决于教育啊!”
教师代表们被请到了最前边,杨尚昆动情地说:“你们为祖国培养人才最辛苦,我在这里给你们作揖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嘛,家乡的教育事业就拜托你们啦!”说完,他合掌拱手,给老师们作揖。“工资领到没有?领齐没有?”他说,“一定要说实话。”当老师们回答“领齐了”时,在座的蒲海清笑着说:“工资是发了的,只是荷包里钱少了点。”杨尚昆接着说:“你们当领导的把工作做好点,他们就会更好些嘛。”
临别时,杨尚昆忍不住再次抚摸橙子树那苍劲的树干,无限感慨地说:“这棵树的历史也不短了啊!”
旁边一位县领导说:“杨主席,这是您亲手栽的呢!”
“不记得了,不记得了!”杨尚昆“呵呵”一笑,“历史很久远了,要说是我栽的,也应该是我和我的兄长们一起栽的,他们的功劳可能更大哟!”最后,杨尚昆满怀深情地说,“明年,我还要回来看看!”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杨尚昆主席的最后一次还乡,最后一次抚摩那棵橙子树。
1998年9月2日下午,病重的杨尚昆把家人召集到病床前,交代说:“人总是要死的,你们不要太伤心……我希望火化后送回老家潼南去,同四哥埋在一起。”
1998年9月14日,杨尚昆因病逝世。为满足他身后回家乡陪伴四哥的愿望,家乡人民选择了与杨闇公烈士陵园直线距离仅600米的青龙山寨子坡为杨尚昆修建陵园。陵园坐南朝北,有凤凰山和木鱼山左右相伴,前面是广阔的大佛坝,一条小溪环绕山前,蜿蜒流向涪江。
2001年5月18日中午,群山肃立,江河静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及其夫人李伯钊的骨灰安放仪式在杨尚昆陵园隆重举行。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亲手用最后一块花岗石封住墓室后,顾不得弹去身上的泥土,便用浓浓的乡音,动情地向着山野呼喊:“爸爸妈妈回家了!”这呼声回荡在潼南的山谷原野,回荡在家乡人民的心间!
是啊,这位共和国的英才、潼南的赤子,永远地回家了!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与家乡父老相依,同家乡山水长伴!
(作者系潼南县政协副主席)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评论9
青春献给小酒桌 发表于 2010-11-4 20: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s:322][s:322][s:322][s:303][s:303][s:303]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听风落 发表于 2010-11-4 20: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好主席 定是希望家乡的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的吧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单身上路 发表于 2010-11-4 2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s:322]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ankan 发表于 2010-11-4 23: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先自我批评下,我第一眼把作者看成刘发抖了[s:377][s:377]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ankan 发表于 2010-11-4 23: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领导人的老本是永远不会发展的。既然里面说到教育,就说说潼南中学,九几年以前潼南中学在重庆还是响当当的出名,我还记得重大的校长亲自跑到学校鼓励我们报重大,并承诺只要上线100%录取!看看现在的潼中,在重庆不知道沦落到哪个档次去了...................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涯客 发表于 2010-11-5 14: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s:303][s:303][s:303]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走红尘 发表于 2010-11-10 18: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下沉了吗,这个贴子?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ick2003 发表于 2010-11-16 22: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kankan) 的帖子

同感,哈哈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rankyang 发表于 2010-11-26 15: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小学时,老师给发了一本书《可爱的潼南》,我很喜欢,不知有谁还收藏得有?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涪畔生活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4-21 16:10 , Processed in 0.0227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