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920|回复: 1
收起左侧

《潼南文化》:行者渝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5 16: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行者渝扬
●张  华


        初识渝扬,大约是在六年前市作协工作站长会议上。主持人陆大献副主席刚刚宣布会议开幕,门口便蓦然闯进一个人来。来人壮实而又朴实,满脸写满忠厚与实诚,行色匆匆之间,但见风尘仆仆,。一边厢有人介绍:这是潼南工作站站长张渝扬。
        从此,同渝扬的交道便日渐增多。
        在以后无数次的会议现场,如工作站长会、采风会、改稿会、研讨会、讲习班等等,渝扬从不缺席,然而他总会迟到,待他迟到会场,总让人在其行色匆匆之间,感觉其风尘仆仆。同时,也总是要让人对他的迟到生出种种猜测:他在事主办公室不对事主采访完最后一个问题,他是不会离开潼南的;他在自家苦乐斋中若未写完他那篇文稿的最后一段文字,他是不会登车成行的。
        杰人自有怪癖,斯言诚哉。
        杰人乃行者,乃永远的行者。他自呱呱坠地至蹒跚学步直至迈开大步,便须臾就未停步,,如此风尘仆仆,如此行色匆匆。熟料他这一走,就走到他如今年届花甲,满头华发。
        许是家学渊源,许是天资使然,许是磨难所致,他对文学艺术自幼便有早熟的感悟:“艺术是人类梦中的天国,文学好像是尘世中向天国焚烧的柱柱心香。”
        他自幼便同文学如影形随。他曾因文学遭遇尴尬。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他曾因偷看小说被老师指责为“坏学生”。他更曾因文学而不幸落难。知青时代,因为他曾撰写过情真意切的文字,而那种情真意切的文字又同当时假大空横行的时宜格格不如,所以,他顺理成章地被打成“反革命” 而郁郁不得意。
        然而,他更多的时候是因文学而走运。上课偷看小说,老师要他写“检讨书”,孰料,他的“检讨书”因文字生动文气流畅被选入班上壁报成了全班同学的范文。他因陷文字狱被迫写出“认罪书”,居然折服了“专案组”的负责人。负责人心悦诚服地作出了“毫无阶级立场”的评价:“我看下乡知青中没得哪个有张渝扬会写。”于是,负责人居然就“敌我不分”地将张渝扬这个“反革命”调入了大仑山水库知青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渝扬以一篇报道知青禹清福《寒冬堵漏为人民》的文章,让禹清福成了优秀知青之典型且让这位典型安排了工作。论功行赏,渝扬本人也摇身一变,成了公社小学代课教师。很快,又转为公办教师。他一边勤勤恳恳地为人师表,一边又在中文专科兢兢业业   地学习深造。1984年,他终于实现了空前华丽的转身,一举调入县文教局,从此入仕也入流。
        生存环境根本变革,工作环境焕然一新。然而,“船到码头车到站”,此种安逸与松懈,渝扬丝毫不敢有。反倒是,“扬鞭催马更向前”,如此战志与豪情,在渝扬心田正燎原。
        行者渝扬,渝扬依旧。“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渝扬边走边读;“行万里路,著万言书”,渝扬边走边唱。他所撰所写何止万言,而是早逾十万言百万言。——2008年,他的报告文学集《谁持彩练当空舞》自天而降;2009年,他的诗文集《见证新三峡》又横空出世。
        《见证新三峡》含有多种解读密码。可读作见证新潼南,可读作见证新重庆,也可读作乡亲乡音乡情的赞美诗,当然,更可读作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欢乐颂。
        从国家主席到庶民百姓,来路迥异乡情如一的多少潼南乡亲在渝扬笔底尽显风流。从变革潼南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宏伟工程到“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创世纪三峡工程,在渝扬书中各领风骚。读罢全书,掩卷沉思,该书属于艺术也属于内容的颇多特色——因为很多时候,形式也即内容——可圈可点,让人铭心刻骨。
        一是以历史烛照今日。贞观名相魏徽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渝扬正因为深得其妙,所以他的《品读双江》,便尽显理趣盎然,颇具认识价值。
        东汉太尉杨震夜拒贿金,且义正辞严回答行贿人“你收下我的馈赠,绝对是神不知鬼不觉”之游说:“非也,我若收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作为杨震传人之杨世绥牢记先辈遗训,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一旦发迹,大兴土木,修建千余平米的长滩子大院,也是以旧瓶装新酒,活用“四知”的典故,以“四”字作为房屋布局:“其后厅面阔五间,长27米,宽8.4米,之间于两侧建厢房,面阔四间长17米,深5.3米,形成一个大四合院;东西厢房外侧,又各建一通外厢房,皆四阔八间,长32.5米,深7.4米,内外厢房之间建有天井和通道,从高处俯视整个大院布局呈大写的‘四字’字,蔚为壮观。因此长滩子大院又名‘四知堂’。”
        先人杨震反腐倡廉身体力行,杨震后人倡导反腐倡廉不遗余力,历史提醒现代,古典启示时尚。君不闻字里行间,处处有警钟长鸣:“手莫伸,伸手必被挠!”
        二是语言凸显人物。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原素。对此,渝扬是颇有心得也颇具功力的。有时,渝扬以人物道白刻画人物。在《伟人乡土情》中,当杨尚昆在离开故乡60年之后的1987年重返潼南,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今天终于到了潼南了。我已经三天三夜没有睡好觉了。”真是故土难忘,真是近乡情怯。游子双脚纵然可以踏遍千山万水,但他的心,却永远走不出他梦绕情牵的故乡。当杨尚昆弥留之际,尽管神智已然恍惚,但闻言潼南正涨洪水,回光竟倏地返照,意识竟幡然清醒,并急急地询问:“水涨到哪里去了?乡亲们有没有吃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尚昆依旧心系乡亲安危百姓冷暖,一个堂堂正正纯纯粹粹的共产党人,因之跃然纸上。
        有时,渝扬也以叙述性语言描绘人物。在《童年往事》中,少不更事的渝扬“从父亲上衣口袋愉愉摸出了几百钱……买了几块‘洋马儿’(马形饼干)解馋。回来时,父亲正坐在床上和母亲说话,我的心一直跳个不停,害怕父亲说我什么,可父亲什么都没说,只是将他那威严而又慈详的目光盯着我。几十年过去了,不少儿时的往事已经淡忘,唯有父亲的目光仍然烙印在我心中,便我永难忘却”。儿童时代,谁没有调皮过,谁没有荒唐过,问题的关键是儿童调皮时荒唐时是否获得过正确的引导。渝扬有幸,生于教师之家。父亲母亲,既是教育家,又是心理学家。孩子犯错,父亲处理得何其好啊。父亲“什么都没说,只是将他那威严而又慈详的目光盯着我。”“慈详”饱含父爱,“威严”深蕴师教,大爱本无言,大教也无言。然而,这无言之爱无言之教,却最终造就了一个“丢在人前不做官丢在金旁不要钱”的坦坦荡荡的作家张渝扬,渝扬其父其母,居功至伟。渝扬其父其母,在九泉之下,也理该为自己创作出儿子这最成功的作品,发出爽朗的笑声回荡于天堂。
        三是细节彰显形象。沙汀早有名言:“故事好编,细节难找。”可见细节之于作品,具有何其重要的功用。对此,渝扬时时了然于心,刻刻运筹于笔。在反映“一小时潼南”工程建设的《民心路》中,便处处可嗅细节四溢的芬芳:“七旬老翁徐思详……每天将亲手采来的菲子草熬制成清热解暑的药茶,且和10岁孙儿一道,白天顶着烈日,晚上打着火把,步行一里多路,将药茶义务送到那些素不相识的在酷暑中施工的建设者手中……新胜镇二村农妇沈桂伦为了给水泥路养护浇水,不顾损失将一池塘鱼提早卖掉,无偿将塘水提供给工程护路之用……上和镇倒塘村村民刘发胜,带领全家拆掉火房,为拓宽路面扫除障碍。”在此,“爷孙送茶”也罢,“卖鱼供水”也罢,“拆房让路”也罢,种种佳话种种细节,淋漓尽致地揭示了潼南村民“要致福,先修路”的百年渴望千年梦想,也极为热烈地演泄了潼南村民对造福于民的共产党及其建设者的深深的感动与深深的感激。渝扬的《童年往事》,更处处可见细节的闪光:“那个年代的小孩无论寒暑,大都是打着赤脚走路。有一年夏天,我与姐姐随母亲赶场回学校,石板路被烈日烤得烫脚。见我光着脚板被烫得在路上不停地蹦跳,母亲忙叫我往路边的草地上走。若遇雨天赶场,就搓根‘草脚母’绑在脚板上防滑。更难忘的是走夜路,那时候很少有手电筒,赶夜路大都是扯把谷草打火把照明,……忽然,母亲用手拉住了我和姐姐,仔细一看,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我们已经走到一处拐弯的崖边,若不是母亲警觉,只要再向前一步,我们母子三人就会掉下那十多丈高的悬崖。”作者通过自己赤足伴随母亲步行于烈日炎炎之下风狂雨骤之中黑夜如磐之间的种种情状种种细节,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的艰难时事,时事艰难。我们读到了贫贱母亲以其全部的生命对子女的顷情关爱尽心呵护,我们读到了渝扬历经磨难却奋然前行的早熟与刚毅,我们读得砰然心动,我们读得潸然泪下。
        渝扬让我情动于中的,当然不仅仅是他的创作。作为一个作家,他写诗写散文写评论,其中,写得最多成果最丰者当属报告文学。作家之外,作为一个编辑,他司职《潼南文化》常务副主编,胜任愉快。作为文学的组织工作者,他担任了重庆市作协潼南工作站站长、潼南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除此之外,他顶上还挂有一系列长长的头衔:潼南县文联副主席、中国群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重庆电影家协会会员、重庆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名人事业促进会会员,重庆市影评学会常务理事,第五、六、七、八届潼南县政协委员。
        对于有备而来者,机遇挡都挡不住。对于多才多艺人,荣誉推都推不开。优胜劣汰,自古而然。所幸渝扬,并没沾沾自喜,更没故步自封。他以他特有的认真特有的勤奋,将他一系列头衔一系列形式做出了多姿多采且多情的内容:重庆作协征收各区县工作站年终总结,潼南总结总是报得最快的;重庆作协举办文学讲习班,潼南学员总是到得最多的;重庆作协机关刊物的征订,潼南的定数总是订得最大的;较之四十个区县,潼南的影评大赛多多,征文大赛多多,摄影大赛也多多……潼南百花齐放,只缘有渝扬这位夙兴夜寐的莳花者;潼南百鸟齐鸣,只缘有渝扬这位呕心沥血的饲鸟人。
        奇了怪了,在如此繁忙的夲职工作和政协、党派、学协会等繁杂的社会活动之余,渝扬的创作之源却汩汩而流不舍昼夜。细细想来,怪也不怪,正是这繁复杂乱的社会活动,丰富了渝扬的生活美化了渝扬的生活活跃了渝扬的生活,渝扬下笔才如有神助。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哲言,竟成了渝扬实在为人巧妙为文的传神写照。

(张华: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文学》副主编)
     
发表于 2009-10-31 13: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拜读作者文章,敬佩行者渝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