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雍正接位真相”是一面历史镜子
中国历史有名的“话题皇帝”——雍正接位的真相在两岸故宫博物馆机构携手合作下,终于水落石出(见新华社2009年10月17日电)。这是两岸故宫60年首度合办的展览雍正-清世宗文物。10月7日 ,在台北展出246件重要文物全面展示这位颇受争议的皇帝文韬武略时,一个“真雍正”的就呈现在万万千千观众面前,引发人们思考。
“雍正接位”的正统与非正统问题一直成为史学界争议话题。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长期以来,坊间传言雍正将康熙遗诏“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四子”,从而夺得皇位。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收藏的文物为其平了反。这件名为“康熙的遗诏”文本,清楚写出“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位。”
尽管对此文物史学界仍有异议,不过至今未拿出证据,这对恢复雍正的历史真实形象是有力的“正视听”。
读史是为了明是非,启迪后人。因此,公众希祈史料真实。而今,在雍正身后300多年,为这位争议皇帝恢复真相也不失为人们分析问题的一面镜子。
人们知道,以往很多的稗官野史中,指出雍正有“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大罪状。在位的雍正曾不遗余力将这些流言编入《大义觉迷录》一书,本加以反驳并通过其皇权资源,颁行全国试图辟谣。结果适得其反,越传越盛,这是为何?
分析雍正的“辟谣”,一个众所周知的败笔是,单纯靠一个声音,也就是“皇权开金口”。在封建社会,官官相护成风,皇帝开口,不管是真言还是虚言乃至烂言,回应只能是一个“是”字,清朝皇宫中则是一个“喳”字。稍有不敬不顺从,棍棒送之甚至人头落地。因此,一般官员或一般民众难有什么辨别权力。在这种情势下,皇权的辟谣,往往是事与愿违。因此,真正使真相大白还需建立方方面面的机制,用时下的语言称,就叫民主公开制度。中共十七大强调依法维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就是推动民主制度的重大举措。国家地方重大事务公开是民主制度使然。完善民主制度是应对重大事件真相的克星,也是避免像“争议皇帝”那样的历史谜团再现的有利武器。一个特征是,民主制度鼓励人们在宪法法律框架中敢于对国家地方提出建言与批评。而各路媒体包括互联网就成了公民直抒胸臆的公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尽管在公开性中也会有不实之辞,但可以通过比较交换反复最终会接近事实真相,统一认识。
人们知道,在美国总统位子上曾有过尼克松与克林顿几位在位总统遭到弹劾的典型。克林顿在公众面前承认与莱温斯基有暧昧生活的问题而受到美公众的谅解。为何连美国总统的阴暗面也敢曝光?这不决不是美国总统恩赐、个人修养,而是美国政治体制中的民主因素在发酵。因此,在时下吸取清朝皇帝雍正接位正统与否争议300多年的教训,恐怕最重要的是走民主政治道路,对重大事情坚定不移实施公开性。
对于官员而言,坚持对重大事情、突发性事件原汁原味公开并非易事。难者,难在面子问题,一些负面东西确对一个地方形象不雅。但是,面对负面东西,用什么态度去解决,是正视还是掩饰,既事关解决方式又关系到执政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落实民众知情权的重大原则问题。人们看到,近年中国大陆发生重大自然和人为灾害,国家相关机构均在第一时间发出信息。新疆事件发生后,新疆方面更在第一时间邀请境内外媒体进行报道,令那些钻空子的人们难施计谋。官员们在公众监督下致力化解矛盾,为人民建功立业,既使事情朝着有利于公众利益出发也可以有效避免官员们私念冒头,是推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途。官员们这样的实绩比靠掩饰问题的面子更为民众接受。说到这里,意犹未尽。台湾历史博物馆主办“1949:新台湾的诞生”展览会,其展览前言开篇词句为:“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因军事失利而撤退至台湾……艰苦卓绝奋斗逾半世纪,迄今仍屹立不摇于西太平洋上”。《参考消息》报驻台北记者指出,这个展览会是目前为止台湾当局对1949年大撤退及以后台湾历史变化的最‘官方’的态度表达。据《联合早报》介绍,台湾方面对于国民党大溃败历史的阐述是如此表述的:“政府实施戡乱时机受到延误,加以政治、经济情况日趋恶化,社会民心浮动,影响军事甚钜。37年起戡乱军事急转直下,38年四月共军渡过长江,南京、上海先后沦陷,中央政府迁往广州,再迁往重庆及成都,于是年12月7日正式播迁来台”。总之,台湾方面只是认为“军事失利”而导致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不论述领袖、政府、政党诸方面的失职责任”。这样就给了公众一个掩饰事情真相的感觉。
还原“雍正接位”真相是史学界一件好事,也是民众和官员分析政治生活的一件趣事。吸取雍正接位是非跨越几个世纪的教训,坚定不移实施公开性的民主制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