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学历这个条件一旦被极端化,结果可能是一些权力文凭得以过关,一些低学历高能力的干部却因此出局
针对近日网络对其大专学历的热议,新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公开回应称,其实他已经完成了在苏州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他是很爱学习的,不学习会被时代淘汰。但他认为,学历不等于工作能力,没有必要沽名钓誉。
蒋宏坤的升任以及他对学历的看法表明,注重实绩日益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价值取向和行为标杆。不过,这似乎并不意味着学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分量降低。前不久就传出消息,重庆市人社局表示:“对学历未达标人员,一律暂缓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而有关文件也设定最后期限,35岁以下公务员2012年仍无大专学历将被辞退。
这样的消息确实让人疑惑: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学历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不能不承认,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学历这个条件常常被矫枉过正,走了极端。一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不能把低学历高能力的人挡在门外,于是放宽标准,一些不合格的干部便以此为挡箭牌而被提拔,使真实的学历起不到应有的淘汰把关作用。一说学历必须严格要求,就设定“硬杠杠”,谁也不能触及这条“红线”,结果一些权力文凭得以过关,一些低学历高能力的干部却因此出局。
从现实情况看,后者要远重于前者,权力文凭泛滥与此不无关系。一些官员凭手中权力获得文凭、又以文凭谋取更大权力,公众对此深为不满。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现任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只有中专学历、蒋宏坤凭大专学历也能升任时,赢得人们一片喝彩的原因。在公众看来,不谋唾手可得的权力文凭表明官员讲诚信,难能可贵。
因而关键的问题是,必须防止学历这个条件被走极端,做到既重学历又不唯学历。也就是重守格也讲破格,在普遍要求的同时,又留出特殊人才的上升通道。而衡量这个特殊人才的标准就是有没有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其真实水平,也包括其实际业绩,都应是响当当、过得硬的。
由此不禁想起历史上教育界的一些美谈,诸如身为中学生的启功被聘为北师大的副教授、没拿任何学位的陈寅恪成为清华教授、仅有高中学历的梁漱溟当上了北大教师、数学仅得15分的钱钟书被清华破格录取等等。这些文化名人,当年正是通过特殊人才通道得以进入体制轨道,靠的正是公认的真才实学。
其实,许多制度规定,都应当讲求这种普遍和特殊的辩证法。但必须清醒的是,之所以讲这个特殊,搞这个破格,网开一面,目的就是要弥补制度的刚性所带来的某种缺陷,以补“遗珠之憾”,而不是使之成为破坏制度的理由,成为毁千里之堤的蚁穴。一些制度同时引入舆论监督、群众公认、公示透明等配套举措,为的正是防止后者的出现。
这在实际操作中显得极为重要。在选拔特殊人才干部的过程中,如果不坚持群众公认等原则,低能力一样可以蒙混过关。如此,不仅不能彰显社会的宽容与文明,反而可能使制度沦为用人腐败的合法通道。这不能不高度警惕和防范。(陈家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