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花落花开话潼南 本报特约重庆日报记者 周 雨
5月7日,由人民网主办的“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潼南县以30多万选票名列全国第五,与陕西汉中、江苏兴化、湖北荆门、云南罗平等一起,跻身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菜花旅游景区之列。在黄桃产业衰落10余年之后,潼南农业再度大放异彩。
黄桃曾是重庆“名片”
一堵高墙,一大片低矮的平房———位于潼南县太安镇、已有50年建厂历史的三鑫食品厂,仍保留着刚建厂时那种典型国有企业的模样。与周边建筑相比,厂房已明显落伍,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却是全县最好的建筑。
在1995年破产改制前,这个厂拥有另一个名字———潼南罐头厂。1987年,从部队转业的罗继庆不愿接受安排进县经委工作,而是找关系,进了罐头厂供销科。他说,那时候,厂里最有名的产品是黄桃罐头,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当地人不找关系根本买不到罐头。
在建厂之初,罐头厂主要生产猪肉罐头,上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决定利用罐头厂的加工优势,组织大面积种植黄桃。罗继庆说,从1981年起,加工黄桃就成了厂里的主业,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县的黄桃种植面积已达到500多万株、9万多亩,每年阳春三月,各地桃花盛开,非常好看。其中,桂林街道种黄桃最多,三块石人工运河河畔的一座荒山,因种满黄桃树,又被称为“桃花岛”。
从1981年至1991年整整10年间,潼南一直是全国最大的黄桃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潼南黄桃也是全市的一张“名片”,是全市最有影响的果业品牌。但从1992年起,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市场设置贸易壁垒,黄桃出口受阻;接着是国家改革出口退税政策,企业效益大幅缩水;后来国家对进出口贸易公司实施自负盈亏的改革,企业成本大幅增加。这一年,一直供不应求的黄桃罐头首次出现了滞销。
黄桃出口量越来越小,企业经营每况愈下。1995年,潼南罐头厂正式破产。黄桃是一种加工型果品,加工企业一旦破产,当地黄桃随即大量滥市,农民开始大砍黄桃树。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县数百万株黄桃树销声匿迹。
打造“国字号”蔬菜基地
或许是黄桃产业唤醒了农民的市场意识,上世纪80年代初,在种黄桃最多的桂林街道,一批农民开始迎合市场需求,将良田改成菜地,种蔬菜找钱。
双坝村的林进辉是最早的几个蔬菜种植户之一。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刚刚下放到户,大部分农民仍抱着“以粮为纲”的思想,靠种粮、养猪为生,现金收入很少。1983年,他第一次拿出5分地种地瓜,收获后自己拉到重庆主城、长寿、涪陵、南充等地销售,当年就卖了2000多元。
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双坝村及周边一带农民几乎家家种蔬菜,成了远近有名的蔬菜基地,双坝村也成了全县的“首富村”。1991年起,林进辉开始专门从事蔬菜贩运经营,效益差的年份可赚两三万元,效益好的年份可赚一二十万元。
罐头厂的破产,让潼南政府部门彻底放弃了黄桃产业,从1995年起,当地政府鼓励涪江、琼江两岸坝区农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02年,潼南被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这是全市蔬菜产业的第一块“国字号”招牌。这一年,全县的蔬菜基地面积超过了10万亩,是全市最大的“菜篮子”基地。
向菜花要效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潼南为给滞销黄桃寻找销路,就在桃花山连续举办了三届“桃花节”,但因那时交通不便,“桃花节”办得并不成功,黄桃产业的命运也并未因此而改变。
2007年底,渝遂高速公路通车,潼南至主城区的距离由过去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潼南再次冒出了办“花节”、开发农业旅游产业的想法。只是桃花已无踪可觅,“桃花山”又变成了荒山,他们将目光放在了油菜花上。
2008年3月18日,潼南于仓促间,在环境优美、菜花似海的崇龛镇举办首届菜花节。菜花节远比预料的成功,花节期间,前来参观的游客超过了30万人次。不仅如此,菜花节还带活了杨闇公故居、杨尚昆旧居、大佛寺等一批景区,这些景区当年的游客总量达到了93万人次,是2007年的3倍。
今年3月23日,经过精心准备的潼南县第二届菜花节盛大开幕,四方游客如云。这一次菜花节,共为潼南带来了1.66亿元旅游收入,估计比全县近30万亩油菜基地的总产值还多30%以上。“花节”期间,人民网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活动,“新秀”潼南脱颖而出,共获得30多万张选票,名列全国第五。
但潼南并没有放弃桃花。该县林业局一负责人称,今年起,他们将在人工运河一侧的“桃花山”上种植2000亩桃树,恢复满山桃花的原貌,在人工运河两岸种满柳树;在人工运河另一侧的双坝蔬菜基地建设一批观光菜园,配套建设一批旅游休闲设施,将其打造为全国一流的农业观光景区。不过,潼南并不是用此恢复黄桃产业,而是为打造百万亩蔬菜基地、“西部菜都”而精心准备的又一张新“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