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邻居妈妈很爱女儿,为了让女儿有个好的未来,对待女儿很严格,也付出了很多。从女儿出生后,她就全职呆在家里照顾女儿,经常给女儿读唐诗宋词,无论女儿是否听懂了。; ?( l) d3 ^* k2 C% N/ i
/ u- d; G k% v8 ~
女儿也很争气,不满2岁就会背诵《三字经》,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四岁时,便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0 N: s' n- @/ Z' I6 ?
1 S# c' m) f( g1 z可是,这个妈妈太“谦虚”了,每当家里来客人,妈妈就让女儿在客人面前背诵诗歌,得到别人赞赏的目光和夸奖的话语时,妈妈很得意却“谦虚”地对别人说:“哎呀,这没什么厉害的,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上厕所后还要我擦屁股呢,啥也不是!”小女孩听后心里一怔,默默地离开了。
( _" f; b B2 u5 o- J
' K' x( a5 b: C) _0 e8 @. V接下来,女孩陆续上了小学、初中,虽然成绩一如既往的优秀,可是每当亲戚朋友夸奖小女孩的时候,这位妈妈总是想出各种说法来嘲讽贬低孩子,然后却又得意洋洋地听别人说:“这么好的女儿还说差,那我家里的孩子都不能要了!”: z, A# D: I+ w& `6 H! E
* Y2 T' z+ d6 N6 l2 \3 B" m0 w( x
小女孩一天一天长大,越来越在意别人的评价,慢慢的,她和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在女孩心里,她恨极了妈妈,因为她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爱自己,自己还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 p: \. G3 O' Q
7 s7 }' p$ U4 [7 s) k这位妈妈是爱女儿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却由于爱的方式不正确,导致女儿恨自己……
8 @! s/ W7 j ?- u, n/ D; f7 k6 C
“
' \: W. v" [0 f8 Z) q3 F仔细回想一下,你都做过哪些自以为是爱,却很伤孩子的行为呢?
! i8 }4 H O, X, t( C6 r& K( K6 b4 o& l' p5 s6 S" j; {
1.拿孩子当出气筒
; w7 h! C2 o2 R+ |
& ]6 X+ t* `# J+ e单位挨领导批评,心里憋闷,回家对孩子阴着脸,没事找事地吼两句;和妻子(丈夫)吵架闹别扭,心里不痛快,无缘无故地对孩子撒火……父母要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孩子绝不是我们压力宣泄的渠道,不快释放的出口,绝不应成为出气筒。% _+ F! J6 ^. l3 i2 X2 h
" C0 t% [9 A+ a% D$ q1 l6 s' e/ U) N5 M: }' P/ z8 r/ b% k" Z
2.别人家孩子比自己家的好千倍' y, u: I7 ?5 d( s. g
8 U0 u+ a2 F9 t! `# V' b. |经常拿自家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可不是比不过嘛。父母别再只会说“你看谁谁家孩子”了,适当地鼓励下自己家孩子,孩子会表现的更好。
. k4 \+ u1 Y# i/ S. j5 K m7 d5 y* W- s, N" ~9 m7 [. J* I7 G& W
3.就知道数落孩子9 Q6 f9 m' B9 R: A9 E6 N
# a1 J! k3 Q8 B不管是出于关心,还是出于习惯,数落太多太久,孩子的耳朵就是起茧,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家长不如把多次的数落换成一次的“狠心”,把不放心的提醒换成坚决的行动,往往效果会更好。
- w9 R5 r2 R( L7 P- q
" y7 a3 ]1 p* h# k1 C8 i3 v0 S4.让孩子当众出丑
: g8 ~- h; ^! o# ?( R2 Q+ H$ N
这是毁掉孩子的致命伤。很多家长会在街上,当着很多陌生人批评、贬损、甚至打骂孩子,这会使孩子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和自惭形秽的想法,这样的孩子今后很难立足于社会。
2 C1 g. }' a0 S6 H$ E/ l; a7 h# h( ~( {+ n9 l8 d
! c( y. x' c* |" j- W. B5 @6 j! x/ e4 h
5.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
6 r* v S G" I g0 C6 y5 F& |. J* ~, K! M8 v6 D
跟孩子说话语气不和蔼、使用命令式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话语中带有讽刺挖苦的词语,如“你真笨”、“没见过你这么傻的”等,会加重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
) i' d# t. h% d" j3 Y1 `% I9 D4 ^5 Y' I4 P1 F9 L: M- ?
! Y$ P, L$ Q/ N a4 ^
7 ?# y1 X* U. v0 P9 b! I; ]2 B6.让孩子产生罪恶感
% M' O# w3 J% s: K4 |1 r! H; p: m6 b0 s7 @6 ?
经常告诉孩子,自己为他牺牲了休息时间、社交活动以及身体健康等,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种错误和包袱。有罪恶感的人容易自暴自弃地度过一生。4 h$ N7 B4 x$ w# D) O& Q
) [1 `, b* I% n* m6 ^如果用爱换来的是恨,相信谁也不觉得这买卖划算吧?!所以,若爱,请好好爱!
* M$ Z7 k2 b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