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上周末带宝宝去商场,看到有捞鱼的项目,宝宝便千方百计要进入对他而言很高的栅栏,非要去玩一玩。一岁的小宝,要捞到游来游去的小鱼儿,技术含量实在太高,捞鱼也就变成了倒水、洒水、傻笑、叽里呱啦表达自己不知所云小情绪的活动。
" o% i. \4 a ~, b
$ t8 v2 T( R- N6 ^- ^7 A& T2 O旁边还有一个家庭在玩,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妈妈在专心致志地玩手机,爸爸在看孩子捞鱼。父母的打扮都很时尚,从背的包包、戴的手表,手里甩的车钥匙串也能看出来收入不会太低,至少也是中产。但从我们坐下开始,这对儿父母的唠叨、抱怨便从未停止。
: w& u5 P3 m \
- A" q2 W9 D: n+ z H$ ?“诶诶,你好好捞,衣服袖子都湿了。”是妈妈。
. _( V3 ^& @/ Z; h: u$ K3 H1 Y3 z! q( h8 g1 E" a0 Y8 f
“你过来,这边鱼多,快捞。”是爸爸。
0 x" L& P5 B) @/ d+ q% v( j. t9 e8 I7 h6 Q; ^' s. H
“我来吧,你看你,才捞那几个。”爸爸说着一把将小网子夺过去,“捕鱼神将”爸爸捞了几网以后,池里的鱼基本没有了,他心满意足的坐回去,得意地告诉儿子说“你要这样捞”。/ Z& m5 P( E) _2 o8 ^5 l
, [+ d: U& `1 J; h
男孩则一脸寥落地接过小网。
: \% M- t! J" D$ T9 |8 D( m t5 f3 Y9 d: y# [9 n+ W
爸爸继续甩着钥匙串,妈妈继续盯着自己的玫瑰金手机玩游戏,但是唠叨依然在继续。/ [6 K& J: a# n3 ]# R# _
( q; A/ f. {4 V J
这边呢,我家宝宝虽然捞不到鱼,但依靠我们偶尔的救济和配合,还在欢实地奋斗着。/ B" U1 Q' Y( F' E# B( v' @
/ _1 T& b( N) ] e2 D( J过一会,那边的小男孩突然扔下小网,说不玩了,要回家。; A2 ]% _$ w4 [& b# t% j) \2 z) U, x- ^
+ q# m' Y6 g; \3 P) R他爸爸瞟了他一眼,立马严肃地对自己的儿子说:8 }% w9 `3 N: Y3 ^6 E
2 l- Y2 ?% r7 _3 u) D |
“不行,钱都交了,要玩够半个小时。不然钱就白花了,不能浪费!我告诉你,你今天如果不好好玩,以后就一次都别来玩了。”8 s& s7 \+ v$ m# f
% u4 X# F" G- V8 B) J% @3 H
小男孩听后,沉默一阵,小声说:“我衣服湿了,冷。” b% M4 m) ~$ U1 n1 e
& k, L- H! E' J J“冷也不行,谁让你不穿好罩衣。继续捞!” 爸爸严厉地告诫。5 r- V/ d o3 l c1 Q
0 C( G4 j) \/ d+ T: t& S" N' i5 [小男孩拿起小网子,蹲下慢慢地捞着。/ A# k" I9 X: n4 I1 y/ }7 n
% {/ m, c _- q
妈妈还在丧心病狂地玩手机,对发生的一幕,熟视无睹。" j* p3 [- I" Y4 f* X' ?) Q+ e3 [
1 [7 k( Z& t7 K. M: F8 h
6 Q3 }+ v. J; a. f! M* M/ \- B) U
3 T1 r2 T, N# U! G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他们对孩子的一句鼓励,没有看到孩子脸上一点点开心的表情。50块钱,一杯贵些咖啡的价格,对这对父母来讲,根本不会构成什么经济压力,但是为了不浪费,他们宁愿自己的孩子冻着,也要压迫着他足额消费完这花了钱的时间。
4 m1 c1 M: W: R
5 M" B1 N0 ]8 W0 c5 L0 \当我抱着宝宝离开时,那个小男孩看了我们一眼,继续低下头默默地捞鱼—因为还不到半小时。' r+ o3 `$ A4 W8 n. O* L! u+ M
( f0 o& ]3 e8 |5 y
我不知道这个家庭,平日里是什么样子,但现在,他们三人脸上都写着“不高兴”。也许这对有经济头脑的父母觉得自己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浪费钱。但是这个男孩回忆起这段捞鱼的经历,会幸福吗?1 b" F) `: ]) _9 L3 c
6 K+ g: @2 R8 ^6 B* U他的心里已经被爸爸妈妈的抱怨、恐吓、不耐烦占据,他能想到的恐怕只是“我下要去玩某某,一定要玩够时间,不能浪费钱。”又或许,这个男孩并不是个例,有很多孩子生活在“不能浪费钱的阴影下。”+ i* _) P% D. ~# y# [- n
, `6 N0 C$ z$ Z* O1 D" k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计算,功利地计较一件事情值还是不值,要计算每一分钟的性价比,每一个人的可利用率。但对于孩子,他们心中的最高性价比,就是开心。
# [( C" I7 h1 p# s+ L: i' g# r9 V
. _$ W& {# S; J* p1 K. x6 S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却又不断地在计较,自己付出了最好的,孩子有没有给到最好的反馈。花钱让你上了早教,你不能不好好学;花钱给你买了新衣服,你不能乱爬;花钱给你买了最好的奶粉,你不能不吃。3 K0 d. ?0 c7 o7 Z
& K. U5 W0 d0 s& L# ]: \ F
那么你还你还记得你为了让孩子幸福、为孩子好的初衷吗?现在因为计较钱,让孩子失去应有的快乐,不是得不偿失吗?6 a4 B: X% _6 j4 I6 l8 Z
1 c2 f0 I2 P( ~$ ?8 ?% x+ f
对于金钱我们没有安全感,恨不得学会一切理财、赚钱技能,赚尽天下钱。而这不过是穷怕了,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穷病。可怕的是,并不是只有真正的穷人才会有穷病,经济富裕的家庭甚至富人也会有。
$ y0 o) t) E! T. m8 K. Y) V
$ q7 F$ R3 Z' ?' r# v& i像那对父母,他们真的支付不起这50块钱吗,这50块钱对他们而言极重要吗?他们只是太怕浪费;也许更因为,他们骨子里觉得,快乐不值钱。
% a8 H* b% A( S! R+ Q
, d8 F2 ], g, r+ D! X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要节俭,我们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变得重视金钱,小心翼翼攒钱、理财,但一定不要把这种用钱衡量一切的思维,影响到你的孩子。9 V: J3 x4 W1 K& t* d
1 r$ ~/ f' F) q1 r g2 R/ f* H5 H
) m" I$ t5 G) k% t6 ^" \* ~2 \" k
) ?6 p2 a# I! R4 J( Z' F5 z1 z拿我自己来说。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堂哥堂姐就有八九个,我又是最小的那一个,宠溺自然不会少,但也因此,那些哥哥姐姐的旧玩具、旧衣服都会转移给我。我妈妈也就不再给我买新衣服,用她的话来讲“从这些衣服里挑挑,就够穿的了。”6 e$ `: R, B1 a
: C: [, c. _/ |0 {1 u
但对一个爱美的女孩子来讲,那些旧衣服根本就不可能满足我爱美的心。可以自己支配生活费以后,我就开始丧心病狂地攒下每一分钱去买新衣服。工作后更是如此,最大的乐趣便是买衣服,总也买不够似的。
' l( k+ k' t$ X& p/ m' W$ W% A B( _- B4 ~8 g
买买买的时候,我特别的开心,特别的幸福,但把衣服拎回家以后,心里便又被内疚感填满,后悔自己买了那么多衣服,觉得该把钱用在其他地方。每次都这样的重复、纠结,从没有过酣畅淋漓、心满意足的购物体验,多买、错买的情况倒不少。, \* s, n" S" g* F! s" K, Z( B+ @
7 z A1 |2 V/ ~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这根本就是童年时我妈妈的心理模式。长大的我把妈妈“有旧衣服穿着凑合就得了,要把钱花在其他地方”的心理模式继承到自己身上来了,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童年里的妈妈”。
. L4 Z) ]. j$ F5 \6 P
' p# H. _) C. ^ |( N9 S) b* x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思维习惯对子女的影响根深蒂固,大多数我们喜爱或讨厌的自己身上的某种行为,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7 X( Q' o- ?( o( F
9 h# x9 v2 V# B作为父母的我们,现在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氛围,尽量不把自己以往不好的心理模式、行为习惯带到现在的家庭里,影响自己的孩子。
! {0 T0 C7 w$ W; H4 E/ I+ X2 A5 ^* \# F, b- j$ G
不要总是一遍一遍告诉他这个玩具多么贵,要他过度珍惜了;也不要再反复强调自己加班有多辛苦、赚钱有多么难了,请不要让孩子过早背负上沉重的心理枷锁,他们的衡量标准只是“开心”,和这个东西的价码无关。" p, {9 T* N7 Y& K( a
, h$ [. S+ N& @' v T+ d5 V6 o
爱孩子也不是无条件地满足他的物欲,更不能因为自己穷怕了,苦怕了,就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不要把自己童年的匮乏投射到他的身上,加倍地补偿给他。" o9 e% c! I, w7 g% R4 U
5 P' d! U s" b, n1 u% D5 ?/ i; a
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等他对数字有概念后,给他一小笔零花钱,让他自由支配。浪费掉也好,买对了也罢,你的生活不会因为这一小笔钱受到什么影响,孩子运用金钱的能力、理财的技能却可以得到提升。
' z& q) z8 k4 ?2 f9 _9 t$ U
( B- `7 V F; y) W9 z! C8 f所谓’屌丝”与真实的财富状况并不直接相关。屌丝是一种气质,富人里面的”精神屌丝“也有一大把。
. o! T# H* e$ a2 [2 V. f
9 n- W: k/ o& H/ x不要用你所谓的节俭束缚住他的一切可能,从小被金钱束缚的孩子长大后只会成为和我们一样有“穷病”的精神屌丝。记住钱永远是为人服务的,而人的终极奋斗目标是开心幸福。/ N, w8 c8 `8 F0 R7 J
0 |4 P& @# h' O
纪伯伦的这首诗一直是我提醒自己的座右铭,也送给你:% U2 @3 g2 [. `, @
- k) l! Y2 I$ n8 D$ x( E
9 b, N5 N- j/ N( G$ j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 R3 [. G/ y8 F* D8 o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 l5 @5 j# ?: y; j, h$ C7 V
2 i* \ u& n+ i: w6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 D3 s* [$ M' _( n5 [却非因你而来,
9 d5 Z4 @, ^# d7 @ S* L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 C7 A2 }- c0 z, \; ~2 z- A
1 I4 ?, i& ^9 l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 t7 X6 y2 ~; i8 o+ [却不是你的想法,
; K2 Q/ g" H+ L$ O( I' Z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 J, x- g( B# }( H3 R$ }, K& O3 L
- R. C) t# z; x* A, D+ [5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 O* Q4 P3 }5 P% }1 \
1 A* t# l- e5 S8 x& s6 I- a3 j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M' y1 a7 f6 L) X, @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6 u2 ]* d+ P/ M5 m&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