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和谐宜居新潼南 核心提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成“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西部绿色菜都”的发展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规划,在不断拉大城镇框架结构和完善城镇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城区改造工程和城镇提质扩容工程,做靓城镇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潼南。
/ [- V. y+ q# R6 B$ ?/ z0 |0 ]; L+ d5 n4 Q3 v+ y0 [
街道变花园0 T, ?- ~8 J, l2 P4 f0 Y7 S
8 x$ E9 a, P8 l
道路更畅通6 L: R& X0 M3 G: _3 t& p
* \5 b' f" c, e摇号选新房
3 M; @1 P% s& W1 x @. O3 f9 ~, d3 F8 B
宜居安置房/ @; y+ W3 w4 v& Q
( P2 L) D O3 k5 y% O8 {& S0 u
古溪商业街7 I' D, l# N7 a% z
% R/ [- t, h. J! e- m, n/ S城市展新颜* [) e6 h* p5 P: _
综合治理动真碰硬
3 ]- l6 Q/ `- f. s0 G乱搭乱摆的江边坝坝茶馆、城区公共区域私搭乱建门面雨棚、小区公共绿地上私建车库和地下室、违法占地和违规修建小产权房……林林总总的私搭乱建,既影响了城市形象,又阻碍城市发展,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 ) n$ D6 ^0 x1 ]" a* Q7 p
县城乡违法建设综合整治办公室2013年1月成立。2013年至2014年,共发现制止或拆除新增违法建设329户、面积5.7万㎡;共计处置违法建筑存量20.57万㎡,其中:依法拆除违法建筑1048户、面积7.63万㎡,办理产权合法登记面积25.57万㎡;收缴罚款规费金额1800多万元。全县违法建设多发势头得到遏制,城乡建设管理秩序逐步规范,全民参与控违拆违氛围日趋浓烈。+ d c; M6 M3 N, I0 v/ Y
“违法建设必须拆除,我们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敢于动真碰硬,敢于重拳出击,依法拆除违法建设,还老百姓一个公道。”在依法拆除违法建设过程中,相关县领导、工作人员态度坚决。
. U/ o7 {. q. j0 U( _“违法建筑就是该拆,我们坚决拥护。”当地干部群众说,现在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遵纪守法,违法建设,私搭乱建,既影响城市形象,又破坏城市环境,法律不允许,我们也不答应。0 k3 l, I9 o/ A. j/ i1 z
县委书记辛国荣对我县拆违工作作出批示:县拆违办工作好,保持努力,还需加大依法拆迁的力度。县长蹇泽西也作出批示:拆违工作有力度、有成效,办公室人员敢于逗硬,值得肯定。望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 i P8 y& Y2 V' e- }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5 i7 _6 D0 T, ]( l0 c9 Y$ F2013年以来,我县先后启动实施7项交通重点工程,东安大桥、产业大道、现代农业示范区道路、绕城路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为潼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2014年,我县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南泸高速在市交委的支持下已完成了初步设计,进入招商程序;北安高速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互通设置和线路走向已基本确定;东安大桥、S307线潼南县城段绕城改线工程、S205线绕城路、韦罐路及柏梓大桥、鹭鸶溪大桥等交通重点工程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目前,我县已经形成了以渝遂高速公路、国道319、省道205、307、308线为骨架,以县级公路和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高密度的“五纵一横”道路网络。
2 h# n% p K) N0 x8 W同时,我县先后启动了“1小时潼南”、“村道畅通”、“通乡通畅”、“通村通畅”和“撤并村通达”工程,一波接一波地把建设农村公路、改善路网条件的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截止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已达到3812公里,全面实现了“行政村通畅、撤并村通达”的目标。
( B# P R1 R# {& u$ s1 \0 w# k建管并举城市展新颜' |; R8 o1 R p& B: ~4 O; X
整齐宽阔的人行道面板、错落含翠的行道树、靓丽时尚的路灯,倚水而生的滨江湿地公园、宛若游龙的滨江路……每个傍晚,年过花甲的梓潼街道赖家坝安置房的陈大爷都会出来走走,看看这个他走过多年的道路和这座城市的变化。
8 Z2 n6 K2 l% c1 h3 V! u: b完善城市功能,做优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是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委、县政府确立了“融入主城区”的城市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必须要有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与其匹配,而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就显得尤为关键。
& b% C/ b8 \' y m* A' G% u: E' W0 Y, W“其实一条街,脏乱差堵臭”,这句话是潼南旧城的写照。借助全县文明创建的东风,县委、县政府对所有老社区进行整治,形成两岸三片同步建设发展、共建文明城市的大格局。
2 L% o6 r6 O' G0 O" A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梓潼街道接龙桥社区居民几乎全员参与社区大扫除,“垃圾车运了一二十次。”环境改善后,居民转身成了环保志愿者,社区居民蒋光英说,“在居民自觉行动中,随手扔垃圾现象基本消失,文明习惯逐渐养成。”
/ \6 {0 ?) u! h城市环境整治只是一个缩影,在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现代化城市风貌、生态化环境城市、个性化城市形象”标准,编制5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完成城区近30万平方米街道“白改黑”、金潼大道至奋进大道“十里长街”整治,增绿扮亮洗净,将自然和清新植入城市形象,一座宜居宜业新城正在兴起。" C+ i# Y w9 i3 m1 i; N" L; B
安置房建设稳步推进
4 q5 W# q& j% k. ^' O连日来,随着凉风垭赖家坝、新城第四安置区一期部分安置房的分配和移交工作陆续推进,被拆迁户们纷纷搬进了新家,住上了新房。“新房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舒适,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赖家坝安置区一期拆迁户赖世喜喜笑颜开地说。9 x! N/ U/ [4 h" z
安置房建设是事关被拆迁老百姓的大事。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加大征地拆迁安置力度,投入近8亿元,先后启动建设凉风垭赖家坝安置房、涪江二桥安置房、新城四安置区一期7、8号楼、四安置区二期、金福岛安置房、凉风垭205线安置房等项目6个,面积39.35万㎡,住房3440套。目前,已建成赖家坝安置房、涪江二桥安置房项目2个,面积5.4万㎡,住房392套,已实施安置分配和移交,可安置262户915人。正抓紧建设四安一期7、8号楼、四安二期、金福岛、205线安置房项目4个,面积33.95万㎡,住房3048套;2015年底将全部建成,计划安置1544户、6868人。; E/ A' A% T' j( I/ _
“安置房只是一个名称,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安置房建设来改善拆迁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这就要求安置房不仅仅要满足安置,还要让拆迁户住得舒心、满意。”县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 h& J# c1 H& s8 k; H8 ^/ W小城镇建设持续发力$ F7 V) Q, a3 s: Y
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范场镇规划,打造双江、古溪、塘坝3个中心镇;实施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建设太安镇罐坝村、古溪镇飞仙村、玉溪镇五通村3个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建成农民新村点10余个。
: d& |0 [! P; J' f2 g# j2 A“加快城镇化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古溪改善民生、拉动内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主抓手。”古溪镇党委书记邓元洪介绍,近年来,该镇依托传统集镇资源和区位优势,咬定建设“城市副中心”这个目标不放松,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目前,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3平方公里,场镇人口达2.6万人,企业商户230家,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小城镇建设成为带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 a/ n& d& ~! U0 L" G0 e$ J- u+ d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的规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古溪镇提出了建设省级区域性边贸镇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重庆市中心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文明镇、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镇、潼南城市副中心等定位,把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古溪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进行通盘考虑,在企业用地、厂区规划以及厂房建设、民房动迁等各个环节都与城镇建设同步运作。
v% W- h( z {. }“小城镇建设拉动了第三产业的腾飞。到2016年,我镇第三产业的产值将实现10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600余人。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为城镇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二者相得益彰,古溪省级区域性边贸镇的名头越来越响亮。”邓元洪说。
1 y! t: V' \& ] M; B8 ~记者 李 扬 特约记者 杨 毅 通讯员 黄 伟 文/图
& ?6 L( s# m% G, @ M7 S6 d7 G5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