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044|回复: 6
收起左侧

长江在这儿转了个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0 1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长江在这儿转了个弯
张渝扬
甲午马年八月,正是滴青流翠,风光娇娆的夏日。应邀参加重庆市第七届区县文学报刊联谊会暨巴渝作家看江津采风活动,了了我多次想来江津的愿望。记得去年9月在涪陵召开的笫六届区县文学报刊联谊会上,在议定下届联谊会举办地时,我曾对江津区作协主席庞国翔开玩笑说,庞主席,江津是个好地方,我们还没到你这个好地方来过,明年的联谊会就到你江津这个好地方来开啥?当时国翔就说,要得,只要定在我江津开,我一定陪大家在江津这个好地方好好看看,你一定要来哟。果然,就在通知开会前几日,国翔又亲自给我打来电话,告之延期开会的时间,嘱我一定要去。江津文友的热情好客,使我领略到“才墨之薮,竹林之欢”的快感。故不避骄阳,欣然前往。
会后,我们在国翔、杨平、银河、镜听等江津文友的带领下,临白沙、览几江、进塘河、到中山、游四面山,一路走来,随处都是迷人的风光。山色青青,江水荡荡。古迹胜景,厚重人文,氤氲着江津这个好地方。在江津米花糖飘逸的香气里,江津老白干弦耀着浪漫的风情,令人流连忘返。使从元首之乡来到元帅之乡的我,尽可能地发挥想象,把人文的江津与江津的人文相连。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长江,经过青海、西藏,穿过四川、云南,一路高歌,流经重庆。从天空上腑瞰,滾滚西来的长江,在一座美丽的古城下曲折绕流,恋恋不含地在这儿转了个弯---滔滔江水受阻于鼎山转而向北,又受阻于马骏岭东巡,再受阻于高家坪而南回,最后转向东北,环鼎山奔腾东去,因此段江面形如“几”字而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几江”。
几江是江津的美称。
作为三峡库区的余脉,长江之滨的重要渡口,长江流经江津而带来的灵动美丽,诱惑着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之一是渴望与水亲近,因为水会赋予人生命的灵性与遐想。
或许是天上美丽的仙女路过这里时,被秀美的人间景象所吸引,在云彩之间驻足欣赏起来,一不小心,她身上的一条彩绸飘落下来,掉落进水中时,彩绸绕着鼎山和马骏岭划出了一条优美的曲线,瞬间变成了一条呈几字形的大江。
很少有一个地方,象这条呈几字形的长江转弯处汇集了如此富集的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拱卫陪都的抗战重邑千年古镇白沙、江南水乡的千年古镇塘河、“最美小巷”的千年古镇中山、黒石山、江渊享堂、鹤年堂、聚奎书院、白屋书院、长联舫、聂荣瑧元帅陈列馆、鹤山坪陈独秀旧居、抗战遗址冯玉祥、郭沫若、于右任、陈独秀题刻,老重庆风情影视基地、爱情天梯等等,江津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无不触动着每一位作家太多的灵感,太多的思绪。
但最能引发我思绪的不是那独具地域特色的古镇风情----因为这些古迹胜景虽然能让人在游览中留下余韵却不能让人感悟;也不是那飞瀑欢歌,林荫遮天,群猴嬉戏的四面山----因为这些自然风光虽然能使人在赏玩中收获愉悦但却不能留下思考。在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中,给我留下深刻感悟和思考的是江津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中,具有深邃人文内涵的黑石山和鹤山坪。
位于白沙古镇南郊的聚奎中学所在地黑石山,平畴之中,一峰崛起,满山碧翠,奇特的是满山石头皆黑,犹如一个巨大的绿球,大小不同,千姿百态。走过那二郎神驱石填东海沱的“二郎石”, 爬上那形似鹰嘴的“鹰嘴石”, 揣详鹰嘴亭上陈独秀亲书的“大德必寿”石刻;穿过在那刻有郭沫若五律诗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石”登上山顶的鹤年堂,聚奎书院,凝目冯玉祥“奋呼百年”的墨迹、那“任听树声、鸟声、书声。”的诗句飘然入耳;“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蜚声中外的著名科学家周光召为聚奎母校手书的题词,那意为赞扬聚奎中学教学有方的“顽石点头”等等胜迹,更赋予了黒石山浓郁的人文色彩。这里融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一体, 黑石、古树、群鸟,古建筑群,名人题刻、文物古迹,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等,使黑石山成为既能饱眼耳之福,又能深究细品的风光和文化遗存。或许这就是地质奇观“黒石山”驰誉四方而被游人向往的一方圣地的缘由吧。
黒石山当数九曲地最美。而九曲池又美在曲径通幽之妙。九曲池因池堤多弯曲回环而得名。仙鹤桥头黑石上的“问梅亭”,距梅林最近,故移名于此。这里集中了冯玉祥、郭沫若 、吴芳吉、吴宓、萧湘、佘雪曼等大师名流在此留下的诗刻,也汇集了佘雪曼、侯正荣、李半黎、徐无闻、周浩然、魏宇平、肖林、陈卓吾、萧嘉辉等书法名家留下的手迹石刻。亭颜“问梅亭”三字出自著名书画家佘雪曼“自问不俗”之手。名家诗题镌刻十余处,处处韵味悠长;聚奎诗书画“三杰”吴芳吉、邓少琴、张采芹的坟墓,个个可追思膜拜。使现代著名作家黄济人、著名诗人梁平的故乡更平添了几多让文人雅士游而忘返的文化遗存。
在这明媚的夏日里去看九曲池, “鉴止”、“夜雨”、“问梅”三亭错落而散淡地卧于池水之上,“镜桥”、“蝙蝠飞桥”、“仙鹤桥”三桥娇媚地在水面上静静地卧着。这三亭巧连三桥,布局奇巧,错落有致;池中玲珑的三座小石桥和池畔亭亭玉立的三亭,远远看去就好像轻轻地铺在水里,又静静地站在岸边。水里的亭在石上,石上的亭在水里,也在梦里,也在数不清的名士留迹、骚客遗墨的美丽的诗文里。有动也有静,美不胜收。那美不是凝滞的图画和摄影,而是流动着的意境。层层的阳光翻动着金色的花瓣,变化着各种迷人的神秘的色彩。那条条光影斑驳的幽径,那一对对轻声曼语的男女,那些暖暖的象玉掌一样的抚摸着人们的清风,让我有了一种诗意的感觉,这诗意起承转合着阳光和梦,飘荡着夏的迷离的芬芳……。
九曲池是一首意境隽永的组诗。既有着无法计量的厚重、又有着无法描述的清幽、更有肋无法言传的深邃。当年给这池起名字的真是高人一筹,“九曲”二字,却也道尽了种种难以名状的绝妙和佳境。这首组诗,需要慧眼来识,亦需慧心来悟。这池光亭影只是九曲地质的容貌之美,它的热烈的性格和奔放的激情,它的精深的学魂和壮怀激越的精神气韵,朴而不素,婉而不媚,雅而不矫,在这池光亭影之外的江津弥漫着,燃烧和闪烁着。带给人一种深深的感悟。
黒石山里聚奎中学,聚奎中学里聚奎书院。绿树成荫的黒石山,弯曲回环的五曲池,粼粼的波光、端庄典雅的亭桥,再加上婉约的鸟鸣和自在的鹤影,都是那样自然地拨动起青春的心弦,唤起许多美好的记忆。聚奎书院大门那五百多年树龄的葱郁的古罗汉松, 那要四人才能合抱的香樟王,那最为珍贵的年年繁盛的红山茶树,它们虔诚地陪伴着这座前清留下来的,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聚奎书院,度过了多少春夏秋冬,看过了多少沧桑变化。如今还依恋在这几江的一湾碧水里,成为聚奎中学的象征,不肯扬帆远航。今天能有登临之幸。拾级而上饱餐黒石山秀色,纵览聚奎书院美景、将是何等令人神往之境啊。
地以物显,物以地贵。鹤山坪,这一远离尘嚣的江津西郊古寨,因了坚守信仰,贫贱不移,唯有人格担道义,至死不改其独立书斋啸晚风的豪迈与狂傲的陈独秀晚年客居于此而名噪中外,引世人瞩目。
用青石砌墙,建筑牢固但面积不大的鹤山坪石墙院,却包容了多少历史风雨与苍桑,蕴藏着多少风云人物的花晨与月夕!站在陈独秀旧居入口处“独秀一生”的铜像前,夏日清风中,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 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连任了党的一至五届总书记的陈独秀那开天辟地的呐喊,仿佛听到了那些热血青年青春飞扬的足音。我好像还看见了陈独秀经历了政治上的跌宕起伏和那不屈的灵魂。
陈独秀抗战期间流落重庆,在江津度过风烛残年。任何亲历者后来谈及,莫不肃然起敬!他向人们昭示了一种士的气节和信念的力量。
历经五次被捕脱险,晚年的陈独秀自南京出狱后,他谢绝了高官厚禄的邀诱,蛰居在长江在这儿转了个弯的几江水畔的鹤山坪石院墙。在贫病交迫中,埋头学问,痴心诗书。其间对书法的爱好始终未有懈怠,即使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当他得知欧阳竟无珍藏着东汉隶书佳拓《武荣碑》时,以诗代简,向欧阳竟无“索借”,诗曰:“贯休入蜀唯瓶钵,久病山居生事微。岁暮家家足豚鸭,老馋独羡武荣碑”。欧阳得诗后只得割爱以遂其心愿。晚年的他尤以大量的精力撰述了文字训蒙的专著《小学识字教本》,但稿件送审时,教育部长陈立夫认为书名不妥,要陈独秀改书名。陈独秀坚决不同意,并说“一字不能动”,把预支的八千元稿费也退回去了。
据说陈独秀临死时,百感交集地对患难之妻潘兰珍说:“我死后,……有一事要切记,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陈独秀的高尚精神令人潸然泪下。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这于南京模范监狱中陈独秀当场书赠刘海粟的书联,录的是怀素《自叙帖》中的句子,和怀素的“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狂草一样,陈独秀写得颇也颠张醉素,奔蛇走虺。其雷闪电掣之势,跃然纸上。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副大丈夫气概和革命先行者之铮铮铁骨。
鹤山坪飘散着圣洁,石墙院流淌着的感动。你,陈独秀,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面前,可曾看见凡尘间掌起了清灯,照见你贫困但弥坚的一生?陨落的霞光,滑过翕合的唇印,在你开天劈地的双手之下,裹着大江一帆千里地吟唱。
有一个叫陈独秀的名字让人充满敬意,有一个叫石墙院地方不应被人遗忘,他和江津的聂荣瑧元帅这个名字一样,它也和江津的聂荣瑧元帅纪念馆一样,都有一种爱超越国界,有一种精神至死不渝,有一种还原叫铭记。
我知道,石墙院不仅仅是陈独秀的旧居,更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不但映照出历史的隐痛,中国文人的风骨和气节。我还知道,它更是睿智深邃的双眸,审慎地回望着历史,黙黙地观看着未来。
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有了错误过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真理不知反思、不能纠错、面对历史不善诘问、不会自责…….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没有哪一位历史人物(无论是政治的或者文化的)像陈独秀的人生这样富有传奇,一生遭数十次通缉并五次被捕入狱却又大难不死,而他的每一次被捕都成为轰动全国的爆炸性新闻,随即发起的营救运动也一次又一次成为时代的焦点和媒体的热点。
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独立独行是他的人性本色。历史学者罗志田写道:陈独秀有“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的特质,他不迁就任何人,他永远是他自己。陈独秀用他的一生探寻民主与科学的理想之路。暮年,他却孤独无助,没有追随者,成为一个病痛和穷困缠身的老人。
不爱钱,不惜死. 这是陈独秀的人生命运和人格魅力。
尘世间,从来不缺少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有灵魂的人。陈独秀独立精神无愧于他的时代、祖国和人民,无愧于他创造的政党和历史!像他第一个把“德先生”和“赛先生”恭迎进中国一样,陈独秀始终不渝追求的民主、科学思想不死,陈独秀与生俱来的人格力量不朽!
“科学、民主、爱国”。
这是陈独秀人格力量的源泉, 也应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 这也是他和从江津走出去的,“为国奔走为民呼”的聂荣瑧元帅的殊途同归之处。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对陈独秀评判的标准尽管见仁见智,但他倡导的“科学、民主、爱国”,至今仍是一个热门词汇。因为,历史的走向即使像几江水那样可似自由和随意的转弯,但也无法挣脱岸的束缚。
站在鹤山坪石墙院陈独秀旧居前,只听笋溪河畔一声清亮的鸟鸣,从耳边悠悠地飞过。鹤山坪下,波宽浪急的长江在这儿转了一个弯,便又继续它的漫漫行程。
历史老人也在这儿转了一个弯,又继续掀起它的风浪和波澜……


     
发表于 2014-12-10 1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抒情散文不错,对历史的回忆,美景的描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5 17: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5 17: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江津还有米花糖吃哦;P下次记得带上我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22: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陕西宝鸡
黒石山、鹤山坪具体位置在哪里,我一定要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7 07:06:47 来自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肚里有墨信手拈来,霸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3 11: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