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感怀

[复制链接]
我荐我佛 发表于 2014-2-19 0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44558318 于 2014-2-19 09:11 编辑

  友人说,到了武汉一定要去黄鹤楼。昨下午,在湖北大禹公司朋友陪同下登临黄鹤楼。去得楼顶,大武汉景色尽收眼底。偶得几句顺口溜,与朋友分享之。
        
        汉江二月春意绵,  日暮轻风看云帆。
        一桥飞渡连九衢(1),二仙(2)卧镇三关
        扬子江上烟波涌, 鹦鹉洲头月影寒。
        斯鹤已去未足惜, 万鸢归来蔽楚天。

            
                 注(1),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2),二仙即龟蛇,毛泽东诗有“龟蛇锁大江”之句。遵教委卢一勤教授嘱,将原稿“蛇山”改为“轻风”,既避“二仙”重复,又表明当时气候风光。

评分

参与人数 2鲜花 +15 金币 +6 收起 理由
你后面有鬼 + 10 + 5 优秀作品
春天里 + 5 + 1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评论25
风沙渡 发表于 2014-2-20 18: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暮轻风看云帆”  一句中把“看”改为“ 梳” 如何?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2-19 2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泪残 发表于 2014-2-19 19:15
公历二月的武汉应该不会“春意绵”吧?中国的公历是民国元年才开始的,古人写的二月是指农历二月。当然我也 ...

         对“格律”诗而言,评判“入格”与“不入格”,尽可“比到箍箍买鸭蛋”,帖子所指也对。
         然而这个“格律”只是后人对前人诗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东西。就“格”与“诗”而言应是先有“诗”后有“格”,且这个“格”并不是“铁律”。实际上很多有烩炙人口的诗也入不了后人定的“格”(《诗经》根本不入格,唐诗入格也不多)。对此现象,评诗者又不好“硬套”说“未入格”(诗作者是大诗人啊),只好说“××句”是“变格”。这“变格”论一出,所谓的“格”也就没有了“铁律”。
       再看诗的平仄,凡人说话必有声调“高”与“低”、“缓”与“急”的变化,这就是诗所谓的“平仄”,声调的变化或叫平仄与唱诵、表意效果好坏直接相关(一味的“平”或一味的“仄”,既拗口又难听)。古代“诗”与“歌”是相通的,由此就产生了诗句的“平”与“仄”的讲究。
      中国的诗,古集大成者当属《诗经》,至唐即达顶峰,后渐式微。所以,毛主席在当年不主张年青人写格律诗,就是因为“死套”格律,以“格律”判“优劣,”是“窒息”诗歌活鲜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扯远了。今人写诗为避“格”的问题,多不在诗的标题上写明“五律”或“七律”(楼主也申明是“打油诗”),让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反正不以“格”害意,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就行。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晓风泪残 发表于 2014-2-19 19: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泪残 于 2014-2-19 20:00 编辑

公历二月的武汉应该不会“春意绵”吧?中国的公历是民国元年才开始的,古人写的二月是指农历二月。当然我也不太懂诗,虽然偶尔也胡诌几句。最近看了几下格律的东东,看看对不对:
         汉江二月春意绵,日暮轻风看云帆。(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一桥飞渡连九衢(1),二仙(2)横卧镇三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扬子江上烟波涌, 鹦鹉洲头月影寒。(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斯鹤已去未足惜, 万鸢归来蔽楚天。(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本诗前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出句与入句失“对”,且出句未字一般应为“仄”,二句与三句失“沾”。 后四句一般应与前四句的平仄相同(五六句基本能对上)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2-19 0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44558318可是老朋友的坐机号?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天里 发表于 2014-2-19 09: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看了能用诗写出来.像我去看了估计什么也不知道.还得到处去找黄鹤吧?:loveliness: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2-19 09: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句诗中将“龟山”改为“轻风”甚妙:一、避与“二仙”重复用语;二、“轻风”不光表示“气候风光”,且具“动感”(蛇山仅是静物);第三、轻风一给人快意舒适的享受,拨动了读者的心灵之“弦”,内涵大增。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你后面有鬼 发表于 2014-2-19 1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好句子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2-19 12: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龙 发表于 2014-2-19 11:11
欣赏了,好句子

老弟,欣赏的人多,但大多不太愿交流读后的真实想法。写诗者真心希望的是“交流”,只要不是“恶意”的。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涪畔生活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4-20 07:58 , Processed in 0.02628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