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中国大陆外汇储备超过G7总和

[复制链接]
tnhzcs 发表于 2008-6-3 11: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核心提示:截至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环球时报6月3日报道 法新社2日援引中国媒体的消息报道说,截至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对环球网记者说,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法新社文章说,已经是世界上最大外汇储备国的中国,其外汇储备在4月又增加了745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增加约1000万美元。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比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的总和还多。

报道称,外汇储备的增长也伴随着中国对新一轮热钱流入的担忧,这使得分析家认为,有多达500亿美元的资金以热钱的形式进入中国。

该报道援引美国研究机构Stone & 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驻中国分析师Logan Wright的话说:“这一数字似乎预示着热钱的流入正在加速。”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评论11
干掉日本人 发表于 2008-6-3 16: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从里面拿一点出来进行灾后重建呢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ndus 发表于 2008-6-3 2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好是坏哦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ndus 发表于 2008-6-3 20: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排行 国家和地区 外汇储备(百万美元) 截至日期
1 中国大陆 1,756,600 2008年4月
2 日本 1,003,836 2008年4月
3 俄罗斯 548,100 2008年5月
4 印度 316,200 2008年5月
5 台湾 286,860 2008年3月
6 韩国 260,500 2008年4月
7 巴西 197,209 2008年5月
8 新加坡 177,629 2008年3月
9 香港 160,700 2008年3月
10 德国 143,942 2008年4月
12 法国 125,311 2008年2月
15 意大利 106,843 2008年2月
16 英国 99,956 2008年3月
23 美国 75,850 2008年3月
28 加拿大 43,057 2008年3月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ndus 发表于 2008-6-3 2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新网1月25日电8189亿美元!1月15日,当央行公布去年末的外汇储备余额时,人们不禁吃了一惊。这是因为,目前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日本,其储备余额为8469亿美元,中国与之相比只相差了280亿美元。按照这样的增长势头,中国很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吃惊之余,人们或许最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持有这么多外汇储备究竟好不好?


  文章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和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还有利于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2004年以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实施了股份制改造试点,国家为其注资的600亿美元就取自外汇储备。


  文章同时指出,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随着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外汇占款不断增加,使货币政策难以保持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进而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还会引起国际上对中国贸易状况和人民币币值的高度关注,容易诱发争端,不利于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文章称,面对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有必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合理引导外资投向;有必要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让银行结售汇更加市场化,满足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合理的用汇需求;要继续简化手续,放宽限制,进一步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我们还应当在确保安全、流动的前提下,完善储备经营管理,增加储备资产收益。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ndus 发表于 2008-6-3 20: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企业方面,热钱流入的最主要途径是企业的高报出口、低报进口和虚假直接投资。在个人方面,内地银行每人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香港银行允许每天兑换2万港币至人民币和每天向内地银行汇款8万人民币的安排,是热钱流入最主要的两个合法漏洞。


万科激励基金购4914万股A股,王石将获1.07亿奖金……

德意志银行认为,中国在短期内应加强对直接投资和贸易项交易的监管;紧缩国内个人换汇额度和香港银行向内地汇款的限额;着力打击地下钱庄,对违法的机构应该抓出一批典型,高调给予处罚,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今年以来,各方面的数据和估计表明,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速,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

德意志银行昨日表示,热钱的大规模流入已经明显制约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使央行难以在通胀压力高企的情况下使用利率杠杆),进一步增加了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和央行被动对冲的成本,并且孕育了短期内国际资本推动国内资产泡沫的风险和在中期内资本流动大幅度波动(甚至流出)的潜在风险。

一些专家认为,要有效地控制热钱,政策上的难点是要了解热钱到底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境内,和哪些主体在操作这些热钱的流动。

为了解热钱流入的实际渠道和这些渠道的使用频率,德意志银行对国内外200家企业和境内外近60位高收入个人进行了“热钱流入渠道”的调查。被调查企业包括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企业所有制包括港台资企业、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和部分海外中资企业。被调查的个人大约大部分在海外,均属于当地较高收入的人群,并参与了向国内转移外汇的活动。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ndus 发表于 2008-6-3 2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热钱流入路线图曝光

德意志银行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在受访企业中,52%企业认为“直接投资”最易操作,另有11%的企业选择“低报进口”、10%选择“高报出口”。选择以“海外捐赠”和“地下钱庄”方式的企业,分别占被访企业的8%和5%。此外,还有17%的企业选择了“其他”方式,其中包括向员工和国内服务提供商支付外币薪酬和借外币贷款和外债等。

从企业类型来看,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都以直接投资为首选热钱转移方式,其次是选择进出口贸易途径转移热钱。但内资企业转移热钱方法较外资企业更为分散:除40%选择直接投资、18%选择进出口贸易途径外,另有13%选择地下钱庄、11%选择海外捐赠、18%内资企业选择其他。而外资企业选择直接投资和贸易渠道的分别占被访企业的55%和23%。这两种方式累计占全部被访企业的近8成。这一结果反映出目前内资企业转移热钱的方式更为隐蔽、分散,监管难度较大。

在外资企业当中,我们发现港台企业和非港台企业的热钱转移模式选择上略有不同。港台企业多以贸易途径转移热钱,而其他外资企业则以直接投资途径为主。

对个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个人热钱流入途径中最常用的是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结汇限额,有49%的受访者使用。有的受访者用了多达十个亲友的名义结汇,受访者平均使用了1.7个国内个人账户汇入。尤其对于在海外个人,使用此渠道的受访者比例更高达85%。其次常用的人民币汇兑渠道是香港银行允许每天8万人民币电汇限额,在所有受访者中有20%使用,在香港居住的受访者中有34%使用。此外,有15%的受访者与亲友兑换,9%使用地下钱庄或黄牛的渠道,7%使用外币兑换店,7%使用现金携入的方式。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ndus 发表于 2008-6-3 20: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道闸门严控热钱快进快出

对于企业和个人调查结果,德意志银行认为,中国在短期内应该加强对直接投资和贸易项交易的监管;紧缩国内个人换汇额度和香港银行向内地汇款的限额;着力打击地下钱庄,对一些违法的机构应该抓出一批典型高调给予处罚,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具体而言,中国在控制热钱流入方面,可从六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直接投资入境后实际用途的监管。对于热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最有效的监管途径是加强对外商投资的资金使用和流向的监管。中国在资金使用阶段应加强两方面的监管:一是加强对企业银行账户的监控。银行对包括贷款在内的资金用途明显与原来申报项目不符的企业,和对账上存有大量现金、基金和股票的外企要重点监控;二是工商部门应对外商投资项目资金用途进行长期跟踪,对在一定期限内尚未投资于原先申报项目的企业重点调查,必要时应给予吊销执照、罚款等处罚。

二、建立市场价格信息库,提高识别用贸易渠道转移热钱的能力。对于进出口贸易渠道以“低报进口、高报出口”方式转移热钱的行为,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建立市场价格信息库来识别该类行为。对进出口单价明显高于或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交易,应予以特别严格的审查。

三、降低国内每人结汇额度。建议将降低每人每年结汇额度。对赡养父母可以超额结汇的办法,应设置一个上限。取消个别银行在结汇方面的特殊政策。

四、降低香港银行向国内人民币汇款的限额。建议与香港金管局合作,降低将香港银行每天允许每个账户向内地银行电汇的限额,同时对每个账户年度汇款总额实施限制。

五、提高银行识别可疑地下钱庄交易的能力。打击地下钱庄最有效的手段是从商业银行入手。通常地下钱庄资金交易都是通过少数账户与大量不同银行账户交易,交易笔数多,时间集中,一般来说交易量大大超过其账户余额。对于出现以上可疑特点资金转移,应该要求银行使用数量模型方法加以识别,对可疑的客户进行重点调查,并及时汇报给有关监管机构。

六、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6之前,应准备应对热钱大规模流出的预案;一次性大幅度升值不可龋德意志银行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投机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5.5至6之间时将见顶。届时,热钱可能因为预期在短期内无利可图而开始大量流出。这种情况尤其在国内经济出现其他问题时会进一步加剧:比如国内通货膨胀继续恶化、企业利润下降、股市和房市大幅下跌等。在人民币汇率升至6以前,有关部门应该开始准备预案,防范由于热钱流出而加剧实体经济、汇率和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德意志银行表示,本次的调查结果说明,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将带来重大风险,假如人民币从目前的汇率水平一次性升值15%,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到了5.94,进入了大多数投机者认为人民币已经见顶的区间。这时,如果30%至40%的投机资金突然撤资,就可能导致人民币大幅波动和贬值的压力。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ndus 发表于 2008-6-3 2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者”

对人民币的预期

由于热钱的退出是由人民币升值预期决定的,了解热钱可能的退出时机,是德意志银行本次进行“热钱流入渠道”调查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对近60个个人调查后,德意志银行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57%)的受访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会升至5.5—6.0区间。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至6.0—6.5区间的占17%,认为会升至5.0—5.5区间的占26%,认为会升至4.5—5.0区间的占14%。仅有6%的受访者认为会升到4.0—4.5。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ndus 发表于 2008-6-3 2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昨日公布的4月份CPI指标反弹以及出口强劲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决定5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这是央行自去年起第14次、也是2008年起第4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上调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6.5%的历史高位。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的货币手段已经无法控制目前国内的通胀,控制通胀必须解决国内外汇储备过高这个源头。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8.5%。超过8.4%的预期值。这显示在人民币升值和严重负利率局面下,物价疯狂上涨的趋势继续加剧。央行在公告中称,此次调整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称,这表明央行继续采取从紧货币政策不会变,央行应对通胀更多选择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央行票据为主的数量性调控工具。

  4月份,当中国第一季度GDP及3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央行也是立即宣布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郭田勇称,此次上调或说明近期加息的可能正在减小,短期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替代加息的作用。

  “虽然有加息的必要,但是受到热线、企业成本提高、房地产交易萎缩的制约,”郭田勇说道,“而不对称加息会使银行利差越来越窄,银行盈利受不利影响。”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热钱源源流入等因素影响下,目前中国流动性问题已成顽疾。郭田勇称,央行不出台这些货币政策通胀会更高,未来还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达到20%也有可能。星展银行也认为,中国政策松动的空间很小,存款准备金率在第三季度末有望上调至至少17%。此外,二季度和三季度将分别有一次27个基点的加息。

  不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上调是最下策,长期频繁的上调,市场反应会对其失效,上调后市场上资金供给减少,利率就有上涨的空间,但是加息会对外国热线吸引力更大。“控制通胀必须解决国内外汇储备过高这个源头,”霍德明说。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涪畔生活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4-21 10:27 , Processed in 0.0225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