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几名乞丐被送进收容所
7 月23日,本报《30人“乞老团”涌进东方红广场》一文见报后,引起了诸多部门的高度重视。24日,兰州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大队对市区流浪的乞丐进行集中劝离,结果发现,这些自称遭灾断粮的陇西“乞老”中,竟然只有一人是陇西人,其他人大部分来自岷县和漳县,而且他们中大多数“乞老”是职业乞讨者。
流管大队劝离“乞老团”
24日,记者沿庆阳路到西关什字,再从西关什字向东经过张掖路走访,均未发现行乞者。
原来,经过本报连续报道后,几条繁华路段均加强了管理,而且这些乞讨者的嗅觉也非常灵敏,在听说媒体已经开始关注此事后全部都“蒸发”了。当日,兰州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大队民警对城关区主要繁华路段的乞丐进行集中劝离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
儿子指挥七旬老妈乞讨?
下午2时许,记者再次来到东方红广场,发现广场上的乞丐人数已经大为减少。在仅有的几名“乞老”当中,一个非常奇怪特的状况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名年龄70 岁左右的女“乞老”在讨得钱物后,隔段时间会和一名中年男子进行短暂接触,而且在乞讨的过程中,男子似乎不断对其进行“遥控”。下午3时许,兰州市公安局流管大队民警来到东方红广场,当民警将这名女“乞老”带离广场准备送往救助站时,事先“遥控”这名“乞老”的男子出现了,声称自己能够照顾这位老人,也会将老人送回原籍。经过民警追问,该男子才承认自己是老人的儿子,他们是山西人,老人到甘肃寻亲被困兰州,自己是来接其回家的,随即,男子匆匆将这名“乞老”搀走。对于这种说法,周围摊点的经营者嗤之以鼻,他们纷纷反映,男子所述寻亲一事根本不属实,因为两人在附近乞讨有一段时间了,这名男子一直在“遥控”老人乞讨,如果两人真是母子关系,这个儿子的做法确实令人难以理解。
“乞老团”与陇西旱灾无关
在流管大队劝离的过程中,几名“乞老”闻风撤离广场,其他人继续乞讨,民警对这些“乞老”的劝说工作进展得非常艰难。为了摆脱民警,“乞老”们有的推推搡搡,有的躺在地上不走,更令人意外的是,一名轻度残疾的榆中“乞老”挣脱民警后,竟然翻过广场草坪的栏杆,蹲在草坪上大便。下午4时许,仍然留在广场上的 5名“乞老”终于听从民警劝说,随同民警乘车赶赴兰州市救助管理站。来到救助站后,5名“乞老”一下车,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就马上认出了他们,并且准确的叫出了他们的名字。令记者非常意外的是,这些“乞老”当中,有两人已经是本月第3次被劝返原籍了,而且他们当中只有一人是陇西人,他们乞讨的理由也与天灾无关。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曾经先后探访过一些自称受灾的乞丐,但这些乞丐往往编造虚假信息。经过调查,这些“乞老”大多是岷县小寨、漳县武当以及武山高楼人,均属职业乞丐。
乞讨是一种生财捷径
据了解,兰州市救助管理站曾经先后护送几人返回原籍,因此对这5名“乞老”的情况非常熟悉,当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一名白银籍职业乞丐谎称自己叫“王女子”时,工作人员确切地告诉她:“你的真名是王××,今年71岁。”根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名“乞老”家庭状况其实相当不错,她有3个儿女,而且都有正式工作,他们都愿意赡养老母亲,但其却长期滞留兰州乞讨,被民警带进救助站后更是难以管理,动辄将污物涂抹到救助站的被子以及墙壁上。而另外一名陇西文峰镇“乞老”王冕(音)家中条件也不错,他到兰州乞讨就是为了“见世面”,来来往往已经几年了。另外还有一名叫刘露(音)的武山高楼乡“乞老”,说是无人赡养到兰州讨生活,但却屡屡带着年幼的孙子一起乞讨。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当日劝返的“乞老”以及先前劝返的“乞老”情况大致相同,绝大多数来兰乞讨与遭灾断粮根本无关,只是将乞讨看作一种生财的捷径而已。
目前,几名“乞老”已经被再次送返原籍。
相关新闻
“职业乞丐”日子超小康
本报讯 (记者党小军 实习生何素娟) 尽管这些职业乞丐破烂的衣衫、悲惨的自述往往能够博取一大部分市民的可怜,但对于长期护送职业乞丐回家的救助站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眼中的这些“可怜人”完全是另外一种状况,到底他们看到的职业乞丐是什么样子,7月24日下午,兰州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让他们曾经惊愕不已的一幕。
救助站曾经护送过岷县的一名“乞老”,在工作人员将其送回家中后,他们全部惊呆了,“乞老”家住一套三层的小楼,家具一应俱全,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乞老”的楼房地板上铺满地毯,就连厨房也不例外,这种景象用“奢华”二字概括丝毫不为过。
采访中,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乞老”们褴褛的衣衫仅仅是他们的“工作装”,他们也只在必要的时候穿,当他们“满载而归”后,他们完全是另外一种状况。白天衣衫破烂的“乞老”在晚上却衣着光鲜,而且集体行乞者往往在全国流窜,为了便于分工管理以及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往往住在价格不菲的宾馆里。民政部门曾经到外省接过几次甘肃当地的“乞讨团”,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白天乞讨后,晚上却留宿宾馆。
对于“乞老”而言,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救助站工作人员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在安宁区刘家堡有一名职业“乞老”,长期在兰州交通大学附近乞讨,救助站工作人员开车将其送回家中,安置完毕后,工作人员在刘家堡喝饮料休息,当工作人员准备返回救助站路过交大门口时,竟然发现这名“乞老”又重新回到了交大门口乞讨,工作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下车询问,不料对方竟然回答:“挖光阴”要紧,所以打车赶过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