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9-28 18: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Re:陕西卖地243亿收益31亿 给征 ..
民政事业的投入情况如何?
周铁焕委员询问:2011年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情况如何?这些资金是如何安排的?其中在城乡低保资金的使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回答:
2011年,随着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政策的推进,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都有新的提高。
1、保障人数和标准:城乡低保37.9万户、84.4万人,月人均补助由2010年的218元提高到235元,增长了5.5%;农村低保88.4万户、221.2万人,月人均补助由2010年的85云提高到90元,增长了5.8%。
2、资金支出:中省共下拨城乡低保资金49.56亿元,增长30%,其中城市低保资金20.66亿元(中央16.56亿,省级4.1亿),增长32%,农村低保资金28.9亿元(中央24.4亿,省级4.5亿),增长29%。
3、资金使用和管理:一是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城乡低保资金按照“民政部门确定对象和标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银行代发到个人”的办法,采取直通车的方式直接兑付到低保对象的“一卡通”账户上,从机制上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坚持采取“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并将救助对象、救助金额、救助时段在县、乡、村三级公开栏张榜公布7天,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三级联网,动态监管。为了有效落实城乡低保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我们开发了“陕西省社会救助信息动态监控系统”软件,基本实现了城乡低保数据省、市、县三级联网,数据共享。
城乡低保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是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实难,城乡低保对象是根据家庭年人均收入情况确定的。目前,我省没有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构,对家庭的经济状况信息主要依靠民政部门的人户调查、邻里调查、信函索证等形式进行,对申请救助的家庭财产真是情况难以把握,特别对个人的房贷、车贷、银行存款等难以掌握,还存在错保漏保现象。
二是特殊群体纳入低保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地方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参战人员、涉核任允、农村留守儿童等人员纳入低保。
三是个别基层工作人员也存在着管理不严的问题违规违纪,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还时有发生。
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有多少?
印建安委员询问:2011年,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47.43万套,列全国第三位。请问,2011年我省保障性住房总的投入有多少?这些资金是如何筹集的?保障性住房是一项民心工程,你们认为我省现阶段搞多大规模比较合适?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你们有什么具体措施?
省住建厅副厅长张阳回答:
2011年我省年度计划投资50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73亿元。截止2011年12月25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51.25万套;全年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6.65亿元,奖励资金18.68亿元,共计划65.3269亿元;省级财政配套43.9342亿元;11个城市均提前1个月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我们现阶段搞多大规模合适,我们也谈到陕西2011年的任务总量在全国在第三位,今年我们的任务总量在全国是第二位。但是在建设过程当中,社会也有些疑问,到底需要多大规模?
去年9月,我们开始组织对全省保障房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在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人员通过发布公告、政府广泛宣传把申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国务院提出“十二五”末住房保障面要达到20%,为确保实现目标,我们要求各市县考虑15%的误差,按23%的保障面确定"十二五"保障家庭总户数,在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划定低收入线和中低收入线,然后对调查数据逐户筛选审核,最终确定169.78万户纳入“十二五”规划,其中,廉租房保障31.74万户,经济适用房保障58.14万户,公租房保障44.37万户,限价房保障对象35.52万户。我省“十二五”期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将达到210万套。
医改投入了多少资金?
叶广芩委员询问:2011年财政对全省医改投入了多少资金?这些资金是如何安排的?目前,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省卫生厅厅长刘少明回答:
2011年,中省通过卫生部门安排的医改资金共计83.84亿元,其中,中央59.94亿元,省级23.9亿元,比上年半增加投入23.12亿元,增长38.1%。
我省医改资金着重用在5个方面。
一是新合疗制度建设46.96亿元,主要用于提高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面;
二是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3.3亿元,专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的补偿;
三是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11亿元,用于健全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精神卫生防治、县级卫生监督、农村院前急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等八个方面;
四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4.32亿元,用于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孕产妇免费分娩、农村妇女补服叶酸、“两癌”检查、农村改厕、以及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3.15亿元,用于解决以药补医、回归公益性质等。这83.84亿就用到这五个大的方面。
在医改方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新农合方面,尽管投入的力度很大,但是监管薄弱,确实需要加强。全省104个县区落实新农合管理编制1038人,实现在岗1834人,10个设区3个成立了市级合疗办,编制3人,全省平均1名县级合疗办工作人员需管理约2.55万参合农民,管理经办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存在监管风险。人员不够,工作经费不足,我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担忧。
下一步的建议:一是实施管理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二是开展县级新农合经办中心业务办公用房建设。三是落实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争取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新农合这个事情是长久之计,不是今年干了明年就不干了。
“三公”支出公开工作的进展如何?
张启钧委员询问:近年来,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三公”支出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请问,2011年我省“三公”支出公开工作的进展如何?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三公”支出管理?
省财政厅副厅长王范儒回答:
2011年我省公开了2010年省本级“三公”支出总体情况,这也是继北京市之后,我省是公开“三公”支出的第二个省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国务院领导的肯定。今年我们扩大到43个部门,相关部门在今年的7月份公开了2011年本部门的“三公”情况,在本次常委会批准省本级决算之后,我们将公开2011年省本级“三公”支出总体情况,下一步的工作我们会同各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一是强化,二是完善,三是加强,四是公开,五是改革。
一强化,就是严格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也就是预算一经确定,执行中不再追加,同时要将“三公”支出预算决算在报表中单独编列。二完善,就是完善相关的办法和制度,比如说完善因公出国的双控制度,完善规范公务接待的标准和办法。三加强,就是各部门要在管理上下工夫,在挖掘潜力上做文章,加强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的管理,这方面省级有关部门也有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总结推广。四公开,就是加强公开的步伐,扩大公开的范围,通过公开来促进我们各部门加强管理,节约和控制“三公”支出。五改革,就是要大胆探索,积极试点,加快公车货币化改革的步伐,通过改革压缩和节俭经费。
违反财经法规问题屡查屡犯,根源何在?
刘斌委员询问:从每年在省人大常委会上作的审计工作报告来看,违反财经法规问题存在屡查屡犯现在。这种现象将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一、屡查屡犯问题产生的根源何在,如何杜绝屡查屡犯现象发生?二、了解审计结果整个落实的监督情况,审计厅是否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人员和条件保障,如何健全我省审计结果整个落实监督机制?三、我省建立审计问责机制情况,在每年的审计决策中是否对直接责任人提出处理处罚意见?追究责任,处罚人员情况?
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回答:
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体制和机制方面,总体上上是财力与事权不够匹配,在需要办的很事情面前,资金供给不足。部门预算安排基本支预算还不够充分;基层财政特别是县、乡一级财政财力不足,支出压力较大。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以及政府间的收入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转移支付方式方法需要改进。这些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性,成为一些问题屡查屡犯的重要要原因。比如超预算支出的问题,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预算和专项资金不能及时下达拨付的问题,挖挤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等。
第二,一些改革正在推进,但还未完全落实到位。比如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还未建立。从而出现国有资本收益等等财政收入不能及时缴库、“收支两条线”制度不严格执行、社保资金计划管理不规范、专项资金不按规定用途使用的问题等。在现行财政体制,特别是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以前,财力主要集中在中省一级,加之不够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有的专项资金和补贴到年底才下达;一些项目前期准备不足,项目库管理不够完备,在按项目进度拨款原则下,有时反复存在专项资金预算不能及时下达,支出完成比例低、进度不均衡,预算调整多等问题。
第三,制度滞后,脱离实际。比如招待费,其开支标准为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即使各单位业务性质和工作特点不同),这是财政部1998年规定的;单位库存现金和可使用现金支付额度,是在1988年定的5000元和1000元(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标准是2007年定的;1999年确定的机关办公用房人均面积等标准也考虑目前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需要等等。类似这些标准的没有随着时间和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业务量加大和物价指数的变动而作相应地调整,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执行起来有难度。所以经常或反复出现招待费、差旅费等一些支出项目超标准,建筑超面积,库存现金超额度、大额使用现金等问题。
第四,管理上漏洞较多。在改变会计集中统一核算后,各单位和部门原已撤销的财务部门和专职财会人员,有的没有恢复、有的缺乏专业技能和任职资格。在“金财工程”、“金税工程”、“金工程”推进过程中,有的基层单位还是传统手工核算,相互不能对接,给管理和监督造成困难。这也是造成屡查屡犯的原因。
第五,有的单位法制淡薄。他们以不装个人腰包为底线,缺乏最起码的财经法纪观念和预算意识,粗放管理。加之前对一些问题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处理依据,而且很难触及个人,处罚力度有待加强。导致一些问题屡查屡犯,如工程超概预算、不按规定招投标、多报工程造价,不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的问题,乱发资金补贴,不按规定缴纳税费的问题等。
第六,不同年份反映的是不同单位的问题。由于审计机关的人力和技术手段所限,省审计厅每年通过正常审计和组织部门单位开展审计自查和抽查的方式,对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和预算执行、对各市区财政收支的审计只能覆盖25%左右,政府投资项目也只能在重点项目中安排部分项目开展审计。对一个具体部门单位来说,可能要好几年才能接受一次审计检查,“报告”中许多连续多年反映的同样问题,实现是发生在不同的被审计单位的,对某一个具体的单位来说不一定是屡查屡犯。
对这一问题,我们审计机关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目前省审计厅以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联网审计系统三个审计应用系统为主体,加快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逐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的日常化、经常性审计。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通过整改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实行审计整改公告和通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目前,我厅代拟的《陕西省审计整改工作暂行办法》已经上报省政府,将于近期印发,该办法明确规定的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要求、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第三,推进健全各单位的内审自查自纠制度。从2009年开始,我厅每年安排部分部门和单位进行内部审计自查,并进行重点审计抽查。四年来自查自纠的单位已有100多个。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个制度,并促进各个单位建全内部审计约束机制,自觉纠正存在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