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广州和深圳的天桥底出现了新“景观”,一枚枚金字塔形的水泥小尖块遍布桥底。有网友说这是城管为防流浪汉睡觉影响市容而建,不过城管对此否认。
流浪汉睡桥下影响市容,广州有人浇筑水泥锥对付?近日网友的这则爆料,在微博引起热议。昨日,南都记者巡城发现,广州白云、天河确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水泥锥,却没有单位站出来认领。
街坊称,这些地方曾经流浪汉聚集,自打有了水泥锥,流浪汉被迫迁走了。市民对桥底浇筑水泥锥,褒贬不一,但有市民认为,作为城市的管理部门,应该宽容对待流浪汉,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白云机场高速黄石南入口:水泥锥队列森然如矛尖
在白云机场高速黄石南入口的高架桥,上桥处和下桥处的桥面下,近200平方米的平地上长满了森然的“牙齿”,约2000个水泥锥整齐地排列其上,每行约100个,每列约20个。底座呈正方形,边长及锥体高度约10厘米,每个间距约10厘米。从远处望去,如同一排排让人不寒而栗的矛尖。记者看到,水泥锥队列中有许多已松动,还有几处被清理出来,空着的地方可让人躺下。
在马路正中间,机场高速桥面下,布满的则是长方形水泥砖,长约100米、宽约2米的地面上,水泥砖交错排列,密密麻麻。
据一名附近学校的中学生称,从他记事起,这些水泥锥和水泥砖就在这里。一名环卫工称,可能是防止行人乱穿马路,但附近没有斑马线,这些东西阻挡不了行人穿梭其间。
路边的商户猜测,这些水泥锥的存在是为了不让流浪者晚上露宿,“这一带流浪汉确实很少”。
五山路与翰景路交界:一片水泥锥立起已多年
位于天河区五山路与翰景路交界处的高架桥下,水泥锥面积数十平方米,紧挨着围墙,围墙另一侧是高铁铁道。附近清洁工李先生说,这处已建起数年,但他不知道是何时、何单位所建。
桥下有一片空地,一些货车司机常临时停车此处。司机刘先生称,在广州亚运前,这里就已有这片水泥锥,他估计是为了防止有流浪者睡在此处。昨日记者在此桥下看到,一名流浪者靠墙坐在一处废弃的沙发上。附近桥下的绿化带边,摆着几块木板。刘先生称,常有流浪者在此过夜,无人干涉,也无人管理。
客村立交:栅栏围蔽空地流浪者攀过睡觉
昨日记者在客村立交北侧看到,一处近百平方米的空地被铁栅栏围起,空地上躺着一名流浪者。
附近搬运工老李说,他从湖北来广州打工约12年,这处空地被围蔽起也有五六年。不过他不清楚为何要围蔽。空地东侧围栏上有一个小铁门,但上了锁,附近摆摊小贩说,从没见铁门打开过。
老李说,到了晚上,经常有流浪者来此睡觉,不少人翻过铁栅栏爬进空地睡,并无人干涉,“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人(流浪者)”。
与客村立交类似,在海珠区工业大道与南田路交界处的立交桥下,也有一块空地,周围是绿化带,中间则用铁丝网围起。
中山一立交、天河立交:铁丝网围桥底流浪者睡人行道
中山一立交和天河立交的桥下,全部被铁丝网围住,外面是绿化带,路人没法进到里面。据一名环卫工称,这里常年有流浪人员露宿,天气较热时,他们在底层环岛的人行道席地而睡,或铺上破烂的席子和被单;天气转冷后,他们会蜷缩在桥下的角落,分睡在被柱子隔开的空间里。
约半年前,中山一立交桥底的一侧墙壁不知被谁凿破,仅容一人钻进的洞口,里面能同时睡十余人。此后这里就变成了一部分流浪人员的住所,环卫工人称,据他们观察,在这里住的流浪人员最长的不过住两个月,短的住一晚上就走。昨日,南都记者走访此处时,发现洞已被修补,一名环卫工说:“他们(流浪人员)只能睡人行道上。”
广州大道北五仙桥:两个坡道都有固定水泥锥
五仙桥人行天桥底,两个坡道都被人浇筑了三角形水泥锥。
桥的西侧,水泥锥竖在桥檐下,锥底已经浇筑牢固,锥头高出水泥地面七八厘米,紧靠人行道,3米多长。
在桥东侧,下坡道空荡的桥底,约4米宽的水泥地板,也竖起数百个水泥锥。桥西侧水泥锥头较钝,东侧的水泥锥尖头锋利。
据附近街坊称,五仙桥人行天桥底浇筑的水泥锥,已有四五年,两侧桥底在没水泥锥前,常有流浪人员聚集露宿,堆放杂物。
民政部门
不能强制救助流浪者
据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可到救助站求助;但是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则不属于救助对象。而根据广州的现实情况,除了流浪乞讨人员自愿求助外,民政部门也组织流动救助服务队上街实施主动救助,对于诸如在天桥底、车站旁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指引其进入救助站;但对于拒不接受进救助站的,并不能强制其离开。
追问
机场高速黄石出入口桥下区域
水泥锥无单位认领
对于网友微博爆料广州有桥底浇筑水泥锥不让流浪者睡觉怕影响市容的说法,昨日,广州城管回应称,他们没有浇筑水泥锥、不让流浪人员在桥底睡觉。
对于机场高速黄石出入口桥下的水泥锥,南都记者昨日向白云区城管局、交通局、建设局等部门了解水泥锥区域的管养权属,却没有部门“认领”。
白云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机场高速建成时,水泥锥便随之建好,并非后期增设。至于其用途和造价等,该负责人表示并不了解。该负责人称,机场路作为市政道路,属于白云区城管局管养,机场高速晚于机场路建成,桥底道路本应属于市政道路范围,道路部分归区城管局管理,绿化区域归绿化部门管理。然而,黄石出入口底下区域是高于机场路的空地,“应该是属于机场高速管理公司负责,平日区城管也不负责管理那片区域。”
机场高速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黄石收费站桥底确实由他们负责管养,但是桥底的水泥锥却不是他们建的,而是由区市政部门建的,原因是过去桥底聚集了太多的流浪人员,不仅将此当栖息地,甚至生火做饭,带来了安全隐患。
争议
桥底该不该有水泥锥?
桥底浇筑水泥锥,到底有没有必要?记者昨日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其中多数表示赞成,称流浪人员不应在有机动车道的桥底或车流密集的地方居住,以免出现交通意外。
在白云区新市墟打工的胡先生称,桥底设置水泥锥,可能出于安全考虑,像黄石收费站桥底,处在两个车道之间,过去流浪人员聚集,过往车辆又多,存在安全隐患,他曾在夜里目睹流浪人员突然横穿马路被车撞的惨剧。
有街坊称,流浪人员露宿桥底,杂物胡乱堆放,弄得满地脏乱,确实影响市容,赞成在桥底浇筑水泥锥。也有市民担心,流浪人员以桥底为家,作息时间不定,特别夜里在路面乱窜,极易吓到路人。
也有市民称,流浪人员大都生活无着落,或身上有病,或有其他原因,无法等同于正常人看待。政府应给予流浪人员足够关怀,采取人性化的执法方式,而不应蛮横浇筑水泥锥,一味驱赶。
市政协委员韩志鹏:针对流浪者筑水泥锥不人道
韩志鹏认为,如果浇筑水泥锥是针对流浪人员,则“不太人道”。他说,广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对于流浪人员,应该关注救助站有没有向他们敞开大门等问题,而不是用这种方法美化市容。
韩志鹏表示,立交桥底和人行天桥桥底,其实是“宝地”,用来浇灌水泥锥,既不美观又浪费地方。他称,以香港的经验,这些空地可以用作建立公交车总站,以方便乘客辨识,或设立垃圾二次分类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