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学的芬芳
张渝扬
当我一踏上江西的红土地时,便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块被血与火浸染的红土地,也是一块人文荟萃的丰土吉壤。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的江西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王安石、汤显祖、文天祥、欧阳修、陶渊明等历史文化名人更是江西代有英贤文圣的标志。当年,江西“老表”争当红军,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在那“十送红军”的红色旋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朱毛红军会师井岗山,中央苏区红都端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一个个红色的地名犹如江西当年那滚滚的红色浪潮,在那“红米饭,南瓜汤”的红色故事中得以生龙活虎的彰显。至今让人难忘。 难忘的江西,不仅仅是因为有那革命摇蓝井岗山、还有那青峰秀峦的庐山、人间仙景三清山,道教胜地龙虎山,瓷都景德镇、英雄城市南昌、江南名楼滕王阁等等令人流连的名山胜景,人文遗址,更有那来自赣南苏区红土地的忘年交刘晓。 认识刘晓是在网上,而我第一次见到刘晓,却是我和重庆作家去江西从庐山、三清山、景德镇、龙虎山采风后,在下榻的南昌百胜酒店。那天早上。一位衣着朴实的年轻女子来到酒店房间。一声“张老师,”的尊称,让我感到特别亲切,仿佛回到当年七尺讲台的时光。我连忙上前与这位在网上文来文往,但从未谋面的文友握手-----比我小得多的刘晓清纯、淡雅,一如她清纯、淡雅的诗和文。打量着眼前这位有气的女子,就知道这是一位江西红土地养育出来的才女。她那微笑中的透出的腼腆,尤其是在这有夏日火炉之称的南昌,她一身得体的长裤长袖夏装;给人的印象是那么的秀丽端庄-。这就是我们潼南文友在网上神交已久却“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小禾吗? 小禾是刘晓慱客的网名。两年前,小禾突然撞进我的慱客,她的一番自我介绍,我才知道这位不速之客来自江西的赣州,真名刘晓,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80后大学生、文学爱好者,论坛网名叫“翠柳依烟”,经常和网友在潼南儿女论坛上交流。认识很多潼南朋友。也写了不少潼南的文章。经文友吴长龄引荐,她才上门拜访。 也许是小禾对潼南和文学的情结感动了我,尽管素未谋面,又相隔干里,但我还是决定与她交流。为了解她的情况,我特意登录潼南儿女论坛,这才发现“翠柳依烟”这个富有诗意的网名这几年诗意地活跃在潼南儿女网上。她写了不少帖子,如歌词《潼南,祝你辉煌》,诗歌《梦里潼南》,歌词《潼南儿女在他乡》、《让世界充满爱》。诗歌《潼南的春天》等一系列关于潼南的文字,分别见于《潼南报》。参与了《奋进新潼南》《春满潼南》两本潼南网友的书籍编辑工作。没想到,这又是一个文学的知音。于是我给她回帖,从此开始了网上交流。由于种种原因,我基本上属于那种不爱上网的人。但是因为愽客的出现,我慢慢地开始在博客上串门了,尽管没得那些网友瘾大,但是作为文学交流,近两年通过愽客,自然认识山南海北的不少博友。但有的愽友随看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了记忆,而有的愽友却更加诗意地走进我的生活、成为我心灵相通的文友。成为彼此的一份惦念。这个文,自然是文学。也许仅仅就是,一篇写菜都的散文、一首咏重庆的诗歌、一段颂潼南的歌词。就是这个刘晓,一位不是潼南人却胜似潼南人,活跃在潼南儿女网上的文友,在众多网友中,却以“翠柳烟依”、“小禾”这个网名,让我记住了这位来自红土地的忘年交。 忘年交刘晓知道我和重庆的作家这次要来江西釆风,她几次发来短信说要到车站接我,我告之釆风路线和行程后,她又每天发来介绍庐山、三清山等景区风情的短信,给第一次到江西的我当起了导游,并抽出时间陪我们游览赣江之滨的滕王阁。眼前的刘晓没有网上的刘晓活跃,在短短的见面中,她的江西普通话很好听,但我们的“潼南话”她说听不大懂。作为送给忘年交的见面礼,是著名作家黄济人的新作《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完全夲),还有重庆文学的另一位掌门人王明凯的小说集《陈谷子和烂芝麻》。我还专门请这两位大家在书上为她签了名。当我将这几夲签名书送给刘晓时,她欣喜地说,这是我最珍惜的礼物。 把书作为最珍惜的礼物,回家后就立刻读了一遍,并将读后的感言用短信发我,这足见80后大学生刘晓之所以能与我结为推心置腹的忘年交,的确是投缘对意,有着情趣爱好的相同,那就是文学的情结。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下,刘晓却以“翠柳烟不孕依”这个诗意的网名,在文学中创造自已与众不同的精神生活,让身边过于单调的上下班和繁杂的家庭,变得有些生机活力。也因为一直在网上与潼南文友交流,让素不相识的网友成为心灵相通旳文友。刘晓以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的沉静和从容,以她本人的天生丽质般淡雅,一边默默地在江西作好南昌铁路局某段团委书记的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尝;一边默默地以文学为伴,在网上书写她的两个故乡,一个红都赣州,一个菜都潼南,搏得了文友们的好评。作为她写潼南的小说《花开花落》及其它诗文的编辑,细览刘晓的作品,让我有一种深刻的印象,在清新、婉约的书写中,可说是怎一个“情”字了得。她写亲情、写爱情、写友情、写人情,让“情”兹养文学的芬芳。 “我们从莱花地里走来,身上背负着春天的故事,脚下踏着红土地的热爱。我们从莱花地里走来,一路风雨我们带着欢笑,一路歌声我们带着豪迈……” 这是她为《春满潼南---潼南儿女论坛作品选萃一书写的《生命的喝彩》; “我矗立赣江河岸,想捕提一帘雨丝是否夹着你的情怀…… 灵魂相遇,我看见杜鹃殷红与菜花的妖黄撒向广袤的天…… ……无私膊大宽厚伟人的红色故乡, 星火燎原军旗升起的革命摇篮, 依恋着故乡,如是星星和月亮般。 滕王阁如诗、因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佛寺如画,定明山与玉龙焕彩。 红岩拱翠、白塔飞霞 我站立在裸露的沙脊上 用心灵丈量,这条路间的距离居然近在眼前……” 这是她歌咏江西南昌、重庆潼南的诗歌《我的两个故乡》。 刘晓用这些滚烫的文字,和远在涪江的文友摆起了家乡的龙门阵,以一颗诗心和诗情,浪漫于两个故乡之间,用诗的翅膀将伟人故乡与红色摇篮相连,使本不相识的老乡,因文学不再陌生,使涪江赣江不再遥远---因为文学,我们心相连,情相通,缘相牵,使作品透出一股对生活的热爱。饱含激情地抒发了刘晓对两个故乡的挚爱。因为文学,所以我们之间走得很近,这种近已然超越了年龄和地域的界限,而是心灵的通达。 也许江西红土地的妩媚多姿,不同于重庆两江水的奇异雄浑,更不同于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放。知性而灵秀的刘晓却善于将两个故乡的妩媚与奇异、人文与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于朴实无华中倾注真实感情,这正是刘晓扑实无华的人品和情波韵流的文品的真实写照。 江西自古多才俊。赣文化曾开蒙熏染出代代英华伟器,人中骐骥。我们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江南名楼登临揽胜,但见远处江山如画,阁中人文荟萃,尽情领悟唐代诗人王勃那 “落霞与弧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意境。就在这“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文化名楼前,我和王明凯、张华、谭明等重庆作家,与江西忘年交文友刘晓合影,留下了让源远流长的赣文化与历史悠久的巴渝文化彼此交融的文学的芬芳。 因为这文学的芬芳,毕竞根植于这块充满中华文明基因的广袤沃土里。
|